35小说网 - 经典小说 - 娇养王妹在线阅读 - 娇养王妹 第5节

娇养王妹 第5节

    自己这段时日怨怼于她,可这孩子还总是日日来给自己请安,嘘寒问暖......

    自己当真是糊了心智。

    李氏不声不响将心里的遗憾作罢,没拒绝常令婉孩童柔软的身躯,将她搂入怀中静哭,再没做声。

    常岱见此也明白了些,他看着憔悴不堪的妻子,心下也有几分后悔自己方才对她的指责。

    失了女儿,他做丈夫的怎还能与妻子吵闹?总该让着她些。

    日后...便叫乖巧懂事的大女儿在妻子身旁多陪陪她,她总能走出伤痛。

    常岱眼中压着罕见的轻松。

    “惠风,难得元娘懂事,今夜便叫元娘睡你房里,你们娘两儿好好说说话。”

    时隔整整七个月,在这一片秋风萧瑟中,李氏流干了泪,心底里终归接受了幼女已经夭折的噩耗。

    作者有话说:

    第4章

    朔州,天水——

    常言道秋日胜春朝,秋日里便是连旭日都多了几分璀璨。

    天水城中矗立着规模宏伟,高大巍峨的燕王府邸,无疑是整个朔州众人最为引目的存在。

    在这朔州,百姓尚不知有天子。

    燕王府正门五间,缭以崇垣,翼楼各九间,前墀护以石阑。

    府门往后,处处错落有致飞甍相连的金阙楼阁,可这璀璨艳阳里,如今却挂满白幡,哀声切切。

    丧乐已止,凄切哀哭之声却仍不绝于耳。

    厅堂内皆是燕王手下官员家眷,以及燕王遗孀女眷。

    高堂之上端坐一年轻妇人,一身孝衣,满头黑亮乌发只做垂髻,簪以一素白银簪。

    她面容苍冷,难掩憔悴之色。

    此人正是先王王妃,新王生母,更是天家的长公主。

    旁边哀哭不止的几位皆是先燕王的另几位侧室,两相一对比起来,倒是衬的正妃冷漠异常。

    众人见此不敢言语却也是心有所思。

    都说先王与这位王妃间的事.....

    世人皆知——

    士族门阀枝同叶脉同出一气,垄断朝廷,皇权旁落。

    皇族女儿莫说是公主,便是宗室贵女也难以幸免,政治联姻数不胜数。

    这位先王王妃便是当今天子胞妹,太后膝下独女,晋陵长公主。

    奈何再是出身尊崇,也逃不脱皇室女儿的使命。

    成年后被赐婚给了先王。

    夫妻二人感情算不得不和睦,碍于皇室颜面才得以和平相处,生了世子来。

    如今燕王薨逝,灵柩本早该安置入葬,奈何王妃压着只说等世子回来方才入葬。

    众人正想着,便有小厮绕过前厅匆匆来报:“世子爷回来了!正往前厅焚香祭拜王爷。”

    一直沉默的晋陵长公主听闻,面上泛起一丝激动来,连忙吩咐小厮去前院请人。

    前厅吊唁的众人大多是先燕王的下属,面对新王不曾了解半分。

    待见到这位只曾听闻不曾面见的新王归府,独身一人缓步登室祭拜时,众人皆是大为震撼。

    新王一身白衣,发戴素冠,周身青白无一丝装饰,言行举止却是神姿高彻,日月光华。

    却又因面容太过俊美皙白,像一个不染风霜的公子。

    有些官员互相打量一眼,心中担忧这位新王怕是个徒有光华外表,年轻吃不得苦的。亦或是学了皇都那副腐朽的做派,被皇帝老儿刻意养废了去。

    这朔州,可不是一个锦绣堆里长出的孩子能担起来的——

    但这话自然无人敢说。

    ...

    待到日头将正殿晒出明晃晃的光,门柱上五□□云龙纹反射起璀璨光华。

    郗珣与晋陵长公主这对分离多年的母子终得相见。

    郗珣迈入正堂朝着母亲稽首行礼,“孩儿回来晚了,请母亲节哀。”

    晋陵长公主眼中闪过伤感与怀念。想上前将人仔细搂进怀里,如同当年送他出去时那般......

    奈何孩子早已长大了。

    她的儿子,生来便是有着与寻常孩子不一般的人生,那般幼小需要父母的年纪,为了能叫皇兄安心,她便也只能狠心不去管孩子,将孩子送往吃人的深宫。

    这么些年了,她的孩儿身量竟已比自己高了......那般的清瘦,眉下眼眸似一双化不开的漆墨。

    生的竟是这般的俊朗。

    晋陵公主只觉眼眶酸涩,她温声叫起他来,“珣儿回来了便好。路程遥远,你也是劳累,你父亲他的病来势汹汹,谁又能料到竟会是如此......”

    母子二人难得的诉说思念之情,周遭女眷们皆是掩面掩住哀苦声,半点不敢打扰这对母子。

    “这些年珣儿在禁庭之中,一切可还好?”

    纵然时常有宫中人传信回来,长公主仍不住的要再问一遍,听她儿子仔细的说。

    “一切尚好,儿拜宋公为师,老师为儿传道解惑,陛下许孩儿入朝听政,皇外祖疼爱孩儿,时常念起母亲......”

    旁的一切晋陵长公主都尚且能冷心冷情,一听自己的老母亲,只觉面上酸涩难忍,她连忙将头偏开才将将忍住了泪意。

    这般一偏头,晋陵长公主便瞥见有个穿着一身粉袄的三寸丁站在屋外。

    生的白净,团子一般的小姑娘,腮上是两团婴孩儿般的粉红。

    正往里头探头探脑的模样,十分憨态可掬。

    小姑娘大大的眼睛好奇的瞧着四周,rou手抓着门框,不停的在人群中寻找着什么。

    可她太矮了,厅堂里又都围满了人。

    往常她知晓她的阿兄穿的是白衣,如今这屋子里一群人皆是白衣,她怎么也找不出她的阿兄来。

    找了许久都找不到,小姑娘面上不经泛起了委屈惊慌失措的神色。

    以为是她不乖,又被阿兄丢掉了。

    这般可怜模样叫晋陵长公主心里的那点子悲戚一下子去了大半。

    公主低声问身侧女官:“那是谁家的孩子?”

    女官们平日里自以为见得多了官员家的小姑娘,也未曾见过生的这般好看的孩子。

    且今日先王丧礼,又有哪家会将这般小的孩儿带来?

    屋内众人也有些疑惑扭头过来打量这孩子。

    女官纷纷上前,蹲在小孩儿身前问她:“你是谁家的孩子?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你家大人呢?”

    小孩儿忍着哭腔:“我......我找我家阿兄。”

    郗珣听到这声音,匆匆从内室走出来。

    “在这。”

    他嗓音温润,含着点点无奈。

    小姑娘总算是见到了阿兄,顿时小炮弹一般奋力爬过门槛,跑到了郗珣腿边。

    奋力的仰头,小胖手臂抱着他的腿,阿兄阿兄叫个不停。

    这段时日的相处,他早已十分懂得孩子的需求,知道她这是想要人抱。

    自从前几日被他稀罕的抱过了一回,自那之后便犹如见了骨头的小狗儿,不得了了,一见面总要寻他的怀抱。

    小孩儿明明是流浪日久的,却处处透着从前娇养的模样。

    娇气,且有些炮仗脾气,时常与自己赌气。

    郗珣却是不会依着她的,小小年纪自然不能娇惯狠了,免得日后移了心性。

    他只肯勉为其难地牵她伸出的小胖手,才不那般轻易的便抱她。

    “阿兄。”

    小姑娘经历过走丢的事,最怕的就是阿兄人不见了。

    那会叫她以为自己又被抛弃了。

    “在这。”少年还没完全接受阿兄这个称呼,尤其是当着许多人的面,他耳根有些红,却也含糊应下。

    堂内一群人见到这一幕,皆是有些傻眼,本来吵闹的正堂,忽的死一般的寂静。

    怀疑、惊吓、猜测,各种目光在小姑娘身上穿梭。

    阿兄?

    新王竟也应下了?

    这小姑娘竟是王府的姑娘!?

    燕王早年守着君臣之礼,多年来仅纳了两位妾室,有宠妾庶子,也越不过晋陵长公主去。

    比如这其中一条,妾氏庶出皆避着长公主的眼,虽同居住在王府内,却住的是府中内园。十余间庭楼,另有一道门通往王府角门,等闲都不出入王府内宅场所,也算是半全了天家的名声。

    为此在这一众驸马里,倒是燕王做的最叫人无可指摘。

    由于王府子息少,是以这个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