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小说网 - 经典小说 - 我是女主的极品小姑子[快穿]在线阅读 - 我是女主的极品小姑子[快穿] 第234节

我是女主的极品小姑子[快穿] 第234节

    她又搬了家,一年搬四次,没挣着钱不说,兜里的钱也没多少了。

    程丽青决定回生产队找赵卫军,乡下的日子虽然苦了点,好歹吃得饱饭。

    于是她买了票,大包小包地回去了。

    结果队长告诉她赵卫军压根没有回来,如果她想在生产队住下,那也不是知青身份了,她只能把户口迁过来,或者嫁给这里的人。

    队长盯着她还加了一句,“领结婚证的那种。”

    程丽青沉默了。

    她不是傻子,和赵卫军在一起过日子是因为对方对她是真的好,如果要再嫁一个农家汉子,她真不敢赌对方会和那个时候的赵卫军一样对自己好。

    所以她又离开了生产队,死皮赖脸地回了程家。

    程家也知道她和岳青山的事儿了,那是一百个不愿意她进家门,程丽青就在大门口睡觉,几天下来脏兮兮的和乞丐一样,外面说什么的都有。

    程父爱面子,又是老师,最后松了口,让她在家里的柴房住下了。

    对外只说这个女儿是前世欠下的债,这辈子得还。

    程大嫂几人却想把程丽青赶紧嫁出去,别在家里碍眼,有这么一个名声不好的小姑子,谁知道她们的苦啊!

    但程丽青就不嫁,不管几个嫂子让她干多少活儿,她愿意受累也不愿意嫁人。

    而赵卫军那边本来靠着柳盼圆的关系,在她厂里做了杂工,结果被人忍住他是当日抓jian人,又知道他混着那个姓程的骗婚的事,于是赵卫军就被赶走了。

    他索性在家带两个孩子,没有像程丽青那样执着地四处找工作。

    他对孩子很有耐心,又愿意陪着他们玩儿,又愿意学着做好吃一点的饭菜,柳盼圆一回家就有热饭吃,热水用,衣服也不用自己洗,她觉得很幸福,对赵卫军也很好,赵卫军也觉得和她在一起,比和程丽青在一起舒服多了。

    周素兰见他这边没什么可下手的,还有些遗憾。

    【他如果后面做上生意,你会怎么做?】

    小橘子问。

    【他做什么生意,我就跟着做,比他做得更好,更大,让他没有立足之地,】周素兰说。

    【那他要是做一辈子的家庭主夫呢?】

    【那就最好缩在家里,一辈子都不要出头。】

    周素兰狠狠揉了一把小橘子的脑袋,【我去接人了,你在家看着点奶奶。】

    今天元溪俨回来。

    周奶奶年纪大了,近半年记性一天不如一天,小橘子的任务就是看着点对方,有什么事就赶紧通知周素兰。

    元溪俨到周家拜访的时候,周mama看了眼吃饭的儿子,“那事儿都快过去两年了,你也该为自己将来做打算,再过几年你就三十咯!”

    周爱国被粥呛了一下,赶紧擦了擦脸,“妈,今天说这个事儿合适吗?小元难得回来一趟,应该多说说他和素兰的事。”

    “都得说,反正是一家人,客气什么,你说是吧小元?”

    周奶奶拉着元溪俨问。

    “奶奶您说得对,”元溪俨笑道。

    周爸爸也语重心长道:“红英和素兰都不用我们cao心,她们好着呢,就你还不成,我们怎么能不cao心?”

    周素兰也劝,“大哥,你有什么话就直说,真不想那些事,你也得给个时间,不然爸妈还有奶奶一直惦记着。”

    周爱国也不是不婚主义,他就是有点怕遇见一个和程丽青一样的姑娘而已。

    “大哥,”见他面带纠结,元溪俨给他夹了一筷子菜,“这一次相看我们先打听对方家里人的品性,多了解了解后,再相处也不迟。”

    “小元说得对,”周奶奶想起程丽青那个糟心玩意儿,就觉得当初自己着急了,所以才相看中这么一个姑娘,“咱们多打听打听,准没错的。”

    周爱国被他们说动了后,没几天周mama就确定了一个姑娘。

    “大前门二街祝家的二丫头,她爸妈一个在街道办做主任,一个在六道口农门市场做监察,都是性子好而且端正的,这样的人家养出来的孩子不会差,就是二丫头婚事上有点不顺,本来定过亲,对方下乡后和知青所另一个女知青有了感情,回来就跟二丫头解除了婚约,去年二丫头跟她mama同事的儿子相看过,本来都要定了,结果那人和一个年轻寡妇有首尾。”

    周mama摊手,“虽然他说只是觉得寡妇日子难,所以帮衬了几次,但这话多半是骗鬼,二丫头是个眼里容不得沙子的姑娘,这事儿也来头了,后面她就一直不愿意相看,我请人去他们家说了说爱国的事儿,结果二丫头愿意和爱国相看一下,爱国啊,这丫头品行端正,人也不错,你有没有那个福气就看你自己咯。”

    周奶奶笑得不行,“愿意相看,那就是瞧得上我们爱国嘞!爱国,你可得抓住这个姑娘啊!”

    周红英扑哧一笑,“奶奶是觉得对方家庭条件好,怕大哥错过这一个,就难遇见条件这么好的姑娘咯。”

    周奶奶也没否认,而是笑眯眯地点头:“可不就是!我们家比起人家家里,的确差了些。”

    到了约定好的日子,周爱国穿着周mama特意做的新衣服,骑着自行车去约定的地方与祝秧见面。

    祝秧个子高挑,一张鹅蛋脸,眉眼弯弯,笑起来格外好看。

    周爱国一见到人就红了脸。

    拉着元溪俨过来偷看的周素兰可得不行,“大哥的脸也太红了!”

    “大哥的脸和猴子屁股一样!”不远处也传来这么一句话。

    周素兰二人看过去,只见上官宽和周红英在那偷偷摸摸地瞅着周爱国他们。

    “咳咳,”周素兰咳嗽两声,把他们的目光吸引过来。

    “嚯!你们不是说去划水了吗?”

    “咿,那你们还说去爬山了呢!”

    大夏天的爬什么山,周素兰自认他们玩水的借口好多了!

    四个人凑在一起偷看。

    见周爱国用自行车载着姑娘去别处后,他们才从角落里走出去。

    “看样子相处的不错。”

    周红英一脸欣慰。

    “我们大哥到底是高攀了,”周素兰点头。

    “大哥要升职了,以后前途好得很,你们就放心吧,”上官宽摆了摆手笑道。

    “我们都不知道的事儿你怎么知道的?”

    周红英瞪眼。

    “我一玩伴是大哥领导的孙子,他跟我说的。”

    上官宽露出一口大白牙。

    元溪俨看了看头上的烈日,“现在时候还早,咱们一起去玩水?”

    “走!”

    周素兰催促着元溪俨骑上自行车,她坐上去拽住元溪俨的衣角,上官宽那边也骑上了车,周红英抓住下面的坐垫边。

    到了没什么人的河边,周素兰抱住了元溪俨的腰,元溪俨的长腿把自行车轮子都快蹬冒烟了,几下就消失在周红英两人眼前。

    “好家伙,打鸡血了?”

    周素兰瞪大眼。

    上官宽轻咳一声,“你也抱住我的腰,我也能这么快。”

    “吹牛,”话虽然这么说,但周红英还是照做了,上官宽心里高兴,果然蹬车越发卖力,虽然没有追上周素兰他们,但也能远远瞅见一点身影了。

    半年后,周家办喜事,来了不少人。

    胸前别着大红花的新人现在一起迎客,周素兰和周红英他们忙得不行,元溪俨没能回来,但寻了一张手表票寄回来,周爱国感激得不行,缝纫机和自行车他都有,就是手表难买,特别是女士手表。

    有钱没票,这东西买不到。

    上官宽没有这么大的人际关系,便跟着布置院子,帮着迎亲等等,也是一份心。

    得知周爱国结婚的程丽青撇了撇嘴,特别是知道女方条件那么好以后,更觉得周爱国是那种攀人关系的,指不定那女的长得多难看呢。

    赵卫军是从回去收租的柳盼圆那里知道的,他听完后满脸愧色,“我们结婚的时候,我什么都没能给你。”

    他们领了证,一家四口吃了顿好的,就这么过日子了。

    柳盼圆回头笑道:“那我也很满足了,我能遇见你,是我的福气。”

    这话哪个男人不爱听?特别是上一段感情并不顺心的赵卫军,此时听了这个话,心里别提多畅快,更加坚定要好好对柳盼圆母子。

    祝秧在报社上班,虽然是个小职员,但人家拿笔杆子的,那一身气度好得很,为人刚正,性子爽利,觉得什么地方不是很好,或者话说得不对,她都会在一家人回家后轻声点出来,并且请他们下次注意。

    周家人适应了一段时间后,就变成什么都要问问祝秧的习惯了。

    这天祝秧回娘家时,就跟爹妈说起这个事,她爹妈听完后都笑个不停。

    “可见你当初没有选错人,这周爱国也好周家人也好,都是不错的。”

    程秧抿嘴一笑,“的确不错。”

    她刚和周爱国订婚的时候,也有同事跟她说家里有两个小姑子的坏处,有些小姑子那是嫁出去了,也要回家搅事儿。

    但她这两个小姑子却性子很好,大姑子性子和自己一样,有什么说什么,就算听公婆说以后可能会住在家里,她也不觉得讨厌,反而觉得这样家里还热闹些。

    小姑子性子腼腆一点,但只要供销社那边有什么特价的好东西,她都会拿回来,一半给家里人,一半让她拿回娘家来。

    就冲这份心,祝秧闭着眼都能把两个小姑子从头到脚地夸一遍。

    至于周爱国,祝秧的脸一红,对方对自己真的很好,而公婆和奶奶也不是不讲理的,很少插手他们房里的事,还经常点着周爱国,要对她好一点,再好一点。

    腊月,元溪俨一家提着大包小包上门,跟周家人商量两个孩子结婚相关事宜。

    周素兰乖乖巧巧地坐在大嫂和二姐中间,听长辈们说彩礼的事儿。

    祝秧等他们商量好了后,才问道:“妹夫以后常在那边,那素兰随军是怎么打算的?婚后就去还是再过些日子?”

    周奶奶他们也看向元爸爸他们。

    元爸爸看向元mama,元mama看向元溪俨,“怎么想的?”

    元溪俨顶着老丈人一家热切的眼神说着大实话道:“当然是越快越好!”

    “我觉得这日子还是太急了,”周爱国立马把手点在桌上那张纸上,“明年六月也有个不错的日子,要不改成明年吧。”

    “有道理,”祝秧跟着点头,“反正素兰年岁也不算大,多在家里待半年也不错。”

    在周爸爸也要点头的时候,元溪俨有点慌了,“日子还是不变!顶多过了年,行吗?”

    周爸爸想了想,“开春后不冷的时候好,路上也不受冻。”

    周素兰忍着笑,“那就来年二月初二吧,正好龙抬头,日子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