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天行有常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4

分卷阅读24

    商的挑衅。

念在大家都是华夏族人,与蛮夷之辈不同的份儿上,大商就给句吴一次机会,如果句吴之主来朝歌朝觐,王都这边就既往不咎,攸国的损失由王都这边来弥补。

这个决定,看起来十分的通情达理,比干原本还觉得这股nongnong的鸿门宴的意味——虽然现在没人知道鸿门宴是什么东西,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还是存在的——一定会吓坏句吴的人的,结果王都的人纷纷表示少师您实在是太好说话了,把比干憋得一阵内伤。

当年被誉为殷都安阳第一天才少年的商容倒是大概能猜到比干的想法,毕竟蠢有不同的蠢法,聪明人却总是相似的【并不是!】,但是他对此的反应还不如一点都没猜出来呢!

商容兴奋地表示不愧是能把他爹商恪气个半死的比干,脑子果然灵光,损主意一套一套的。

比干:你这还不如不夸我呢!

他宁愿被人夸是傻白甜,也好过被商容称赞是老谋深算之辈啊!

比干:我明明还是个萌萌哒的纯洁的宝宝啊!

别和他谈这个时代人与人之间信任的问题,他不想听!

因为王都这边安抚了攸国,所以他们的情绪还是很稳定的,但是消息传到句吴,时任首领就很头疼了。

泰伯无子,因此他死后,继位的是他的弟弟仲雍,仲是排行,所以仲雍的全名当是姬雍。

姬雍和他哥年龄实际相差不大,所以五年以后也翘辫子了,传位给了他的长子,也就是过继给泰伯为嗣的嗣子季简,这位也就是如今句吴的首领。

季简是个好孩子,虽然他是姬雍来到荆蛮以后才生的,但是自小都是按华夏族的礼仪教导长大的,和荆蛮之地的蛮夷之族大有区别。

他一直谨守伯父和父亲的教导,不与周部联络,以免让人认为他是回去争权夺利的,但是平心而论,他是想为自家伯父和父亲争口气的。

所谓嫡长继承是泰伯和仲雍都遵守的,他们按这个教导下一代,再结合他们自身的经历,难免会让下一代替他们委屈。

于是乎比干的处理传到他们那儿以后,季简很快就愉快地决定去朝歌朝觐了。

反正不是他自己主动暴露自己姬姓出身的,大商自己调查出来的结论,他也赖不掉啊o(≧v≦)o。

子干日记:

其实我是一个好人。(* ̄▽ ̄)

作者有话要说:  子干在日记里越来越不要脸了,小天使们一起来鄙视他【喂!】。

话说和吴国比起来,还是越国的生命力更强啊,影响力一直到汉朝还在。

吴国的君主世袭这个时间蠢作者突然发觉不太对,因为殷商断代史没完全确定,所以蠢作者尴尬地发现按照我现在使用的这个纪年,吴国应该还在泰伯时代,正好最后一年,然后仲雍上位,五年,三代季简在位十年,四代在位十八年,然后帝辛在位时间按照我的算法是三十年,那么姬发灭商以后在位的不会是当时已经是吴君的周章,这特么就很尴尬了……

而且资料里这群人的生卒年还都不一样,如果按照另一种算法,帝乙朝的时候吴国已经换了三代还是四代了,蠢作者决定把这个时间模糊掉了Orz

话说资料里显示泰伯、仲雍都活了九十多岁,然后姬昌也活了九十多岁,蠢作者表示不是很相信,殷商时期的人均寿命一点都不高啊,哪有人活那么久的!

对了,科普一下,句吴的句读gou,於越的於有人说读wu,但是一般还是认为通“于”,读yu……

第17章再朝

季简朝觐的速度很快,句吴的规模不大,只能算是一个人数比较多的部落,大商那边明令让他朝觐,他再磨磨蹭蹭的就是不识趣儿了。

季简应当是仲雍来到句吴之后所生的,这就代表着,他和周部那边的关系顶多算是“熟悉”的陌生人。

如果比干的猜测有问题,季简是出生在周原的周部的话,那就更好了,本来他应该是那个继承周部的人,然后属于伯父和他父亲这一系的东西都被小叔季历与他的儿子姬昌继承了,季简要是有在周部的记忆的话,心中绝对会存有怨愤的。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泰伯和仲雍之后,某一代吴国国君寿梦,也因为最为宠爱幼子,因此想要立幼子季札为国君,而在季札前头,吴王还有三个儿子。

季札表示自己对王位不感兴趣,王位理应由哥哥们继承,而无论是吴王寿梦还是季札的哥哥,都想实现吴王要立幼子为王的想法。

于是吴王薨逝了之后,他的三个儿子兄终弟及,相继为王,就为了把王位传给季札,为了不让弟弟在继位之前就老死了,这兄弟三个继位以后争相找死,终于以人均十年的速度成功把自己作死了。

然而在季札的三哥吴王夷昧去世之后,季札不愿意继位成为国君。

这特么就很尴尬了。

夷昧的儿子表示既然四叔你不愿意兄终弟及,那我就父死子继了啊!

夷昧的儿子继位为吴王,此人就是吴王僚,他继位了以后,季札大哥吴王诸樊的儿子公子光就不高兴了。

吴王诸樊他们兄弟三个相继作死,就是为了让季札继承王位,季札不愿意,那王位应该回归到吴王诸樊这一系,吴王僚怎么随随便便就抢跑继位了呢?

公子光很不高兴,所以公子光要搞事情。

公子光后来被称作吴王阖闾,有一个儿子叫吴王夫差,所以显而易见的,公子光把他的堂弟吴王僚给干脆利落地做掉了。

公子光请的那个刺客名为专诸,专诸用的宝剑名为鱼肠。

因为这个故事中的许多人物——虽然不是主角——在后世大名鼎鼎,包括宝剑,都是为人传颂的名剑,所以比干对这个吴国发生的倒霉事儿印象深刻。

而这个故事的模板,是能够套用在季简身上的。

虽然比喻有点不恰当,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姬昌就相当于是吴王僚,季简就是公子光。

比干:诸位,这可是道送分题啊!

比干还是有信心教育侄子不要作死,好好建设和谐大商的,所以怎么在让大商扮演白莲花的情况下,把周部这个眼中钉、rou中刺给拔掉,就很需要演技了。

所以,季简和句吴的存在就很重要了。

就算弄不死周部,也要恶心死他们,更何况,季简和句吴是有大用的。

话说回来,泰伯和仲雍这兄弟两个已经驾鹤先去了,实在是天助大商啊!

句吴是一个地处荆蛮之地的部族,一直到春秋时代,吴越之地还被人视为蛮荒之地,就知道那里的条件有多么恶劣,更何况,在部族初创的现在,句吴的条件是绝对比不上春秋时期的吴国的。

明明是周原姬姓出身,季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