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天行有常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82

分卷阅读82

    智商够高,起码比她儿子齐王建的智商足,判断力也够,所以没有轻举妄动,最后也只有韩王按捺不住出了兵。

至于是谁这么坏心眼儿地派人去蛊惑韩王,秦国王太孙殿下笑而不语。

“疲秦计”这种计策都能想出来,可见韩王本人智商颇为令人怀疑,而且韩国朝堂上虽然不是没有能人,但是韩王自己刚愎自用,自认为天下第一聪明,除了韩国国力弱让他无力回天,基本上他就没有什么不完美的。

异人:我从未见过如此智商拙计却厚颜无耻之人。

韩国值得异人注意的人不多,一个韩非,在韩国郁郁不得志,一个是张良——当然,现在他还没有出生。

虽然张良还没出生,但是张家在韩国的影响力却丝毫不弱。

到如今的韩王然,连续五任韩王,任用的相国都是张家的人。

韩王然的父王韩釐王韩咎之前,连续三任韩王的相国都是张开地,老人家不行了以后,相国之位也没有旁落,韩王咎和韩王然的相国都是张开地的儿子张平。

张平颇得韩王倚重,可以预见的是,要是还有机会,张家的这个相国之位还能继续连任下去。

也就是说,如果秦没有灭韩国,按照最初的剧本,作为相三代出生的张良最有可能的就是继承他祖父和父亲的职位,成为韩国的又一任相国。

而在秦灭韩之后,致力于报仇的张良给自己选择了一位主公——刘邦,最后的结果,是大家都知道的,相三代不愧是相三代,果然有真材实料,且战斗力不俗。

韩国能让人记住的东西不多,除了当初的韩昭侯重用申不害进行变法之外,就只有他们的弓弩值得一提了。

大概是秦人、赵人画风彪悍,韩人迫于无奈,只能大力发展弓弩事业,他们的弓弩是天下一绝。

这个时代,不同国家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春秋时代“吴钩越剑”声名响彻天下,在这个时代,韩国的弓弩则是人人都称颂的。

燕王喜整个人都懵了,他们燕国和韩国算是往日无怨近日无仇的那一类,韩王然是脑子被驴踢了么,居然最先拿他开刀?

要知道,燕国不是一个好下手的国家,在燕国的名将四散之后,人人都把燕国当成了一现的昙花,转而继续盛赞当年差点就被燕昭王灭国了的齐国。

但是,似乎他们都已经忘了燕国的大军。

异人呵呵笑,挑动韩国对上燕国他算是故意的。

燕国的大军数量不少,他记得历史上的长平之战过后,赵国青壮基本都扑街了,只有边邑还有硕果仅存的大军,原本被燕王派去和赵国结盟的燕国使者回来就说动了他出兵攻赵,赵国是妇孺都上阵了才打退的燕国。

虽然历史上燕国的这种行为让人不耻,但是也能看出,他们的战斗力还是不容小觑的。

借用某中的剑神的一句名言,拿剑的女人就不是女人,不管别人怎么理解,异人表示,赵女虽然姿容妍丽,但是在某些方面,她们的战斗力是不输于男子的。

想当初他回秦国的时候,还是赵国士兵护送得他呢,结果在秦赵边邑休整的时候,差点被一个老妇人做掉。

异人表示那真的可以算是一生的阴影了,简直不忍回顾。

对贫苦的老人家抱有同情心的他怎么会知道老人家的儿子是在秦赵之争的时候阵亡的嘛!

这能成为一个老太太大爆发对他发动自杀式的袭击的原因吗?

反正从那件事之后,异人就对赵国妇孺的战斗力有了认识。

而历史上,失去了丈夫和儿子的赵国妇孺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不管怎么说,燕国的战斗力是可以保证,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燕国和秦国、赵国一样,边界毗邻从前的戎族如今的胡人,也就是说,在长期的外敌压力下,燕国的战斗力不容小觑,最起码,部分大军的战斗力不容小觑。

不管怎么说,燕韩撕逼,秦国看得很开心。

新君继位遭到敌国进攻,燕国的选择和当初的赵国一样,求援。

齐国是燕国的死敌,永远在死磕的那一种,于是燕国的选择对象就只剩下了赵国。

赵王丹对此颇为犹豫,说起来,赵国在长平之战中损失了二十万人,剩下的二十万人中,只回来了一半,可以说,赵国的损失之惨重,也就比历史上四十万大军都扑街好了稍微那么一点罢了。

燕王喜的请托对象是平原君赵胜,这位一向是主张以武力服人的,当初长平之战和秦国对上,一直主张出兵而不是主和的,就有他一个。

不过赵国的现状也确实不好,于是赵胜转而给燕王找了另外一个求援对象:魏国。

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是赵胜的妻弟,因为齐名的缘故,赵胜和魏无忌的关系一向不错。

魏无忌自然愿意有这种刷名声的好机会,尤其是韩国趁燕王新继位而攻燕,是为不义。

但是,魏国的兵权被魏王魏圉牢牢地掌控在手上。

当初魏王圉在继位之初就立异母弟魏无忌为信陵君,为的是牵制是当时贤名满天下的孟尝君田文。

但是,对于自己的异母弟,魏王圉显然不是完全信任的,以至于信陵君在受到重用的同时也免不了被打压。

兵权作为魏王圉最后的保障,当然不会让信陵君插手。

于是异人和秦国就默默地看了一场信陵君窃符救燕的好戏。

从魏王那里偷到虎符之后,信陵君还弄死了在外领兵、不受控制、一直忠于魏王的老将晋鄙,也就是历史上的窃符救赵故事中的倒霉背景板。

魏国和韩国被秦国定义为最好捏的柿子,但是韩国比魏国还弱,除了韩国的面积是战国七雄里最小的一个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魏国好歹还有晋鄙这么一个将才,韩国就真的不怎么样了。

在信陵君的带领下,魏军莫名其妙和韩军打了一架——魏军表示信陵君你要拯救燕国你自己去就好,为什么要拉上我们!——真的是打得脑浆都出来了,真的是特别让人叹为观止。

救了燕国,信陵君又弄死了国内大将,对魏国来说,他闯了大祸,于是他跑到了燕国。

信陵君奔燕以后,燕国派使者去赵国和魏国进行感谢,魏国就不用说了,至于赵国,主要感谢平原君这个引荐人。

结果,燕国使者回去以后,就鼓动燕王出兵伐赵,因为赵国青壮不多,当年长平之战的后遗症还在。

秦王稷五十一年一直到五十六年,秦国大搞国内基建,顺带看了不少好戏。

对于这几国这样的表现,异人只想说,请继续你们的表演。

讲真,要是这几国再打得厉害一点,等到秦国出兵的时候,大概能躺赢。

在赵国和燕国撕逼的时候,秦国终于出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