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天行有常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08

分卷阅读108

    的感觉,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清朝同治帝年号的委婉版。

看起来“天圣”是个画风很正常的年号,但是把天字拆开来,就是“二人”,因此对于这个年号,有人表示“二圣执政”是这个年号的隐藏义。

当然了,这个年号放在现在,就有点问题了。

士人们纷纷表示这个年号有点出格,因为按照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就是天子他是个圣人,王婆卖瓜都没这么自夸的!

刘辩力排众议用了这个年号,而拆字解谜是谁都会用的,因此朝中流言纷纷,表示天子他选择这个年号恐怕不只是表面上的意思那么简单。

当然了,年号是在刘辩登基以后就马上选定了的,所以刘辩登基一月后,最大的事情还是以太皇太后为代表的董氏外戚正式和何氏外戚开始了撕逼,导火索就是当初的那一句杀何进易如反掌。

何进:真的是给你们脸你们却不要脸!

好歹大将军现在成了天子的舅舅,没了先帝的威胁,自然可以横着走了,所以吃相也显得好看了些,起码没有以手中的兵权威胁宫中的太皇太后。

他只是拉拢了一批士人,带上三公一起上奏,表示当年先帝卖官鬻爵就是太皇太后唆使的,董太后真的是罪孽深重啊!既然你罪孽深重,那我们也不能给你留面子了,得好好算算账了吧?

就像后世明朝的明世宗嘉靖皇帝在入继大统后,不想承认自己承的是孝宗这一系的帝位,反而要追尊自己的生父为皇,结果弄出了一个大礼议之争一样,先帝孝灵皇帝追尊父亲为皇【并非皇帝】还好说,毕竟前头的孝桓皇帝就干过这事儿,但是尊母亲为太后就有点问题了。

灵帝朝官方正式承认的太后是孝桓皇帝的窦后,也就是说,要不是天子是董氏的亲儿子,对于给母亲尊位很有执念,她还不配被称作太后呢!

董氏的身份应当算是藩王后妃,而按照汉家祖制,她是不能逗留京城的,何进釜底抽薪,他上奏的内容就是请太后迁回河间本国,勿要留京。

董太后:我有一句mmp我一定要讲!

第74章天圣

董太后呢,她那一系的人——具体代表是董重、宦官——和何进的人在无限地撕逼,所以一个月了,居然还没人正常做事。

刘辩也知道,重大的命令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发布的,但是他都已经登基一个月了,还被人像傀儡一样cao纵在手里,只能看着人家打擂台,心里是很委屈的。

刘辩:宝宝不开心了,宝宝要有小情绪了!

刘辩是正统的皇帝,上一世的时候,他被董卓废黜,还有人呼吁要讨伐董卓,重新确立正统——也就是将他重新迎立为皇帝——这也是刘辩直接被鸩杀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还是他登基了这么久,却一点建树都没有的情况下呢!

而这辈子,刘辩当然要从登基之初就当一个好皇帝。

何进主要想要握住军权,因为骠骑将军董重和上军校尉蹇硕的存在,刘辩也不会削弱何氏太狠的,更何况,私底下被他倚为心腹的曹cao,虽然仗着自己是袁绍的发小,自身能力也不俗站稳了脚跟,但是上头除了蹇硕、何进,还有袁绍这座大山压着,刘辩只能把曹cao作为一张底牌,不轻易动用。

所以说,刘辩只能先给士人卖一些好,让他们感受一下,现任天子和先帝不是一路人。

在拉拢人方面,刘辩需要学习一下董卓,要不是他大逆不道地废黜了刘辩的皇位,就冲他改立刘协为帝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也为了让自己的名声更好听,而采取的召回当年受党锢之祸等祸事牵连之人及其家人,还有善待、征召名士等手段,就能让朝中不少大臣对他产生好感。

而现在,这些事由刘辩这个皇帝做出来,就更是刷足了好感度。

何进和董太后在打擂台,何太后是支持自己的亲生儿子的,党锢之祸有两次,刘辩召回的就是第二次党锢之祸的党人及其家人。

他身为人子,却在登基之后不久就改变父皇的政令,虽然先帝的谥号是灵帝,基本上是个公认的昏君,但是刘辩这么快就开始召回那些士人,让他们在大加赞叹的同时,无形之中,又给名声臭得不能再臭的泼了一身脏水。

而刘辩的行为之所以在何进那里快速地通过了,除了这是一个赚名声的好机会以外,还因为他能够借此机会,打压董太后一系。

灵帝是个孝顺娃,再加上母子俩当初只是列侯之家,乍然入继,等到桓帝的窦后没了以后,在董太后的唆使下,出现了皇帝亲自卖官的奇景。

史书记载道,“及窦太后崩,始与朝政,使帝卖官求货,自纳金钱,盈满堂室”,也就是说,灵帝走上后来一系列荒唐的不归路,都要“归功于”董太后。

也没见前代的几个皇帝因为被宦官蛊惑,就卖官鬻爵,填充的还是自己的私库啊!

灵帝已经死了,再怎么说,也是先帝,死者为大,既然他的谥号都定成那样了,起码在刘辩、刘协这一代,还是不宜多提他的。

所以,背锅的人就只剩下了一个,董太后。

党锢之祸中受牵连的士人无数,朝中同情他们的为数不少,刘辩新君继位,就宣布召还那些人,还消除了他们的罪名、进行赔偿,可以说,不只刘辩的声望值在士人中间刷高了,就连何氏的声望也好了不少。

最起码,现在明面上当政的还是何太后啊!

所以说,在何进提出要将董太后送回河间国的时候,没多少人吭声。

刘辩:真的是尴尬了我的奶奶,你的人缘到底是有多差啊!

其实这也不是董太后人缘差不差的问题,这完全是因为朝中的一众大臣被灵帝这个作逼把信心都给作没了。

当年,尚且年幼的灵帝被选为桓帝的后嗣入继大统,人人都抱着美好的期许,指不定新任天子就能带领大汉走向巅峰呢?

结果前有宦官进谗言,后有董太后不靠谱,把好端端的一个天子教成了卖官鬻爵的“商人”,士人们表示他们很痛心啊。

而第二次党锢之祸,不只当时牵连了许多人,后来有人为“党人”说情的时候,又被下狱论罪,一直到现在,党锢之祸还是许多士人心中不可避免的伤痛。

士人们心中,不是不怨恨的。

而现任天子甫一登基,就宣布召回党人,可以说,妥妥儿的明君苗子,和当年灵帝的评价完全不一样。

灵帝是天子,也是士人们同意了以后才选出来的,要不然,宗室浩如烟海,怎么就选上他了呢?

不能承认灵帝天生就不是当天子的料,要不然,士人们就是打自己的脸,所以,灵帝长歪的锅,除了宦官们要背以外,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