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天行有常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35

分卷阅读135

    子有错,那么曹植从以前被他倍加喜爱的模样,变成如今这样,肯定是被人带坏了,至于带坏曹植的人是谁,那还用说吗?

那边杨修用剑刺破了所有装丝绢的笸箩,最后还把丝绢都倒了出来,一无所获,只好讪讪而归。

那边曹叡已经义愤填膺地谴责开来了,只说杨修气焰实在太过嚣张了。

夏侯玄、司马师几个劝他消气,曹叡却依然愤愤不平,言道今日他父亲曹丕已经被欺压成这样,还不知日后如何。

曹cao听罢孙儿的话,心中一阵震动。

曹丕府上的下人们把丝绢重新装回笸箩内,又一个个抬进去,曹cao同一众孩童们笑了笑,便带人往曹丕府里走去。

一番交涉后往里走,只见装丝绢的筐换了几个,被杨修用剑刺破的地方正有人修补,刺坏了的绢帛也有人小心翼翼地收拾出来放好,看着竟有几分心酸。

曹丕挽着裤腿出来,满头是汗,还裤脚上还粘着泥,显然之前是在劳作,怪不得之前没有出来与杨修交涉。

曹cao也不知与这长子说什么好,只拍了拍他的肩,道:“苦了你了。”

心中已下定了决心,不能再这样下去,得拨乱反正了。

作者有话要说:  历史上的曹丕和吴质密谋被杨修发现然后用这个计策反过来让曹cao厌恶杨修是确有其事,时间不确定,这里改了一下,反正已经变成了平行世界了哈哈哈,半架空,半架空吧23333

考试将近,要是更新断掉的话……小天使们就原谅我吧QAQ

第92章世子

建安二十一年,魏王长子曹丕被立为世子,曹家的储位之争落下帷幕。

世子,是诸侯、王继承人的称呼。

汉初,诸王继承人亦称太子,比如汉景帝刘启还是皇太子的时候,用棋盘失手砸死的那个吴王刘濞的倒霉儿子,就是吴王太子。

后来为了与皇太子区别,诸侯王的继承人后来就变成了世子,往后一直沿袭了下来。

曹丕成了世子,曹植自然失意,但是他从前受宠,不懂得像曹丕那样隐藏自己的情绪,显露出来以后,反而更让他降低了在曹cao心中的评价。

可以说,从曹丕被立为世子以后,无论曹cao从前对这个儿子是怎么想的,是要磨砺他还是在兄弟相争后选中了他,日后都不会再更改了。

一旦继承人选定,更改废立都是让人难以接受的,所有的政体,需要的都是“稳”。

继承人的确定困难,继承人的改易更是困难。

曹丕被立为世子以后,攀附之人比从前更多,但是他更为看重从前苦心积虑助他的那一群班底,又晓得应该韬光养晦,不要在这些地方惹父亲的眼,因此闭门谢客,很是安分,反倒让曹cao又高看了他几分。

曹丕没被立为世子的时候怕是曹cao还更为看重曹植的才华,对这个长子不甚在意,如今却是慢慢地、一个个地发现自己长子身上的优点了。

建安二十一年末,曹cao率军征孙权,二十二年春,又至濡须口,大败孙权,孙权乞降。

曹丞相答应了孙权的条件,不管他老人家怎么想的,是不是因为忌惮刘备,现在的司马师还不是很懂。

这种时候,难道不是应该“宜将剩勇追穷寇,莫要沽名学霸王”吗?

后世那些成霸业者,哪一个不是短短十几、二十几年内席卷天下的?

要司马师来说,魏王如今年纪大了,又开始看重名声起来,已经失了锐气了。

三国乱世持续几十年,期间三国相争打掉的都是无数的人命啊!

怪不得晋朝初立,统计人口和东汉末年的比较起来,数量几乎是十不存一呢!

要是三国期间死去的汉族数量减少一点,五胡乱华就不会那么严重。

汉族可是一个以人口基数碾压外族的族群啊!

曹老板的雄心壮志尚在否似乎存疑,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他年轻的儿子曹丕还是很有斗志的。

事实上,只要自己称皇做帝的,怎么也不希望有人与自己并称,所以曹丕逼献帝禅让之后,吴、蜀也相继立国,之后纷纷把灭掉对方当作自己的毕生事业来看。

不过说起几率来,曹魏一统天下的几率其实比吴蜀都要大,现在又不是宋元之后,占城稻之类的稻种也引了进来,南方也得到了足够的开发,三国时期,南方地区比起北方来,确实有点先天不足,除去明朝朱元璋的个例,自古以来,未有以南统北者,就是这么个道理。

就只看地盘,也能看出来曹魏势力的优势。

孙权这边乞降,刘备那边却还是劲敌,除此之外,作为北方的势力,曹cao这边还肩负起了抗击胡人的重任,火急火燎烧眉毛似的。

虽然现在汉中还在曹魏的手中,但是司马师估计,很快那里就要保不住了。

刘备可不会让这个心腹之患一直存在着啊!

可是司马师人微言轻也就算了,就连他爹司马懿,当初劝说曹cao得汉中后趁机进攻刘备刚立足的蜀中都没能成功,可见劝服曹cao的可能性是不大了。

至于曹丕嘛,倒是能够一试。

说起曹丕来,若是他能活得久一点,逃过历史上那个四十而亡的魔咒,那曹魏就真的稳了,只可惜,曹丕只当了七年的皇帝就没了,他的儿子也没能活多久,比起孙权短命多了,比之于刘备的蜀汉政权就更不用说了,总共就传了刘备和刘禅两代人,稳是真的很稳了。

司马师被老师带着去拜访书法名家的时候又正巧碰到了曹叡,和他约好了改日聚一聚,结果被父亲带着去参加葬礼的时候先受到了惊讶。

他们去参加的是侍中王粲的葬礼,王粲与曹丕、曹植的关系都很不错,文学才华很高。

司马师因为是蔡琰的徒弟,因此特意被父亲司马懿给带上。

王粲是司马懿的同事,但是如果不是关系很亲近的人家的话,别人家办丧事,是用不着把家中的孩子给带过去的。

只不过司马师是蔡琰的学生,蔡琰又是蔡邕的女儿,王粲少年的时候很受蔡邕的赏识,两家的关系很是亲近,甚至王粲家中有许多藏书原先是蔡邕的收藏,要知道,这个时代的书是可以传之子孙后代的、类似于不动产一样的财产,蔡邕对王粲可谓是除赏识之外还有大恩了。

蔡昭姬归国后,有不少受过蔡邕帮助的人在暗地里帮衬过她,虽然主要是锦上添花,但是能维持从前的关系,添一笔人脉,自然也是好的。王粲也帮衬过她不少。

蔡琰先嫁河东卫仲道,丧夫无子,后来又被胡人掳去,回到大汉之后被转嫁给了董祀,如今虽又生了个孩子,但生下来的孩子年纪尚小,不能随便带出来——尤其是参加葬礼,带着年纪幼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