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天行有常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99

分卷阅读199

    能尽知原因——之后的发展倒是和前世没什么两样,大隋著名的模范夫妻终于因为这件事而撕逼了,皇帝陛下离家出走了。

前世这件事发生之后,没过两年,独孤皇后就郁结在心去世了,之后杨坚受不了丧妻的打击,以及在独孤皇后去后肆意地放纵自己,过了两年也同样没了。

如今杨坚事发,也在人的帮忙、劝说下与独孤皇后和解,只是独孤皇后这时候依然“年轻气盛”,女子的岁数在容颜老去之后便显得分外重要,别看前世的事情与今生相比只晚了五年,但是前世的五年后与今生相比,独孤皇后的脾气已经软和多了。

独孤皇后一向好强,杨坚这般作为之后,她就病倒了,而且很严重。

杨俨作为皇孙,自然要为祖父母的感情问题出一把力,便时常借着自己知晓的一些他们年轻时的旧事带他们回忆从前。

杨坚与独孤伽罗何须他帮忙回忆从前?

这对夫妻的感情在这个时代可是一直为人称颂的。

夫妻裂痕似乎渐渐消弭的时候,又是外地的豪绅,类似当年洛阳的高德一般,上书了,不过他们不是请至尊为太上皇,而是请更易太子。

上书的人这回来自于扬州,正是晋王杨广做总管的地方,少不得让人多想。

眼见着又一场储位之争似乎要开始,纵然杨坚意在太子这一脉,皇室也少不得乱上一段时间,便有个石破天惊的消息传出来了。

杨坚在年末最后一场大朝的时候宣布自己要退位做太上皇,让太子继位,惊倒了一片人,让他们连个年都没能好好过。

次年,也就是开皇十六年的二月初二,禅位仪式正式举行,杨坚退位为太上皇,杨勇继位,年号由其钦定,改为元祚。

祚,有帝位之意,元祚这个年号,便是杨坚告诫众人杨勇之地位不可犯。

不过虽然杨勇登基做了皇帝,太上皇却依旧理政,只是多了许多的时候陪太后独孤伽罗,而杨俨得到的好处就是名正言顺地成了太子。

太子这一脉的人自然欢喜无限,但是太上皇的其他子嗣便不怎么欢心了。

作者有话要说:  杨俨:阿翁突然退位真的不关我的事【纯洁·jpg】

作者:金鳞儿的运气真好呢,我果然是亲妈233333

第135章永圣

元祚二年,秦王俊因品行不端,太上皇亲下旨意,命革其官,又因有疾,因此被送回大兴城中的□□修养。

杨俨代替皇帝亲往探视,不过和其他人不同,杨俨早已知晓杨俊真正的病因。

虽然知晓病因,但是杨俨却在考虑是否要将真相揭露出来。

皇子封王,其王爵的名号乃是大有深意。

亲王的爵位名都是以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国为名的,极有古蕴,与郡王不同,而在诸亲王之中,默认以秦、晋、齐、楚四个封号最为尊贵,而其中,实际上以晋王的王号最尊。

虽然晋王最尊,但是和汉王以及蜀王相比,秦王的王号也不弱。

说起来,蜀王杨秀或许是杨坚五子中王号最差的一个,如果单从王号来看的话,杨坚只是希望这个儿子安安分分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同建立在蜀地的蜀汉等国一样,偏安一隅,安逸却难成大器。

但是最后,杨俨还是决定要救下秦王。

首先,杨俨不是那种铁石心肠的人,杨俊与他之间的利害关系并没有杨广那么大,更何况他这么做,便是对杨俊有救命之恩,日后他这位叔叔必为他所用。

在杨俨前世的记忆中,赵郡李氏有一些人与他相友善,曾经委婉地提过一段话。

后来的大唐宰相房玄龄之父房彦谦,在开皇八年定陈、众人都认为天下将迎来长久的太平的时候,和亲近的出身赵郡李氏的友人说过这么一段话:主上性多忌克,不纳谏诤。太子卑弱,诸王擅威……

杨坚让自己的另外嫡出四子出镇天下各处,虽然是为了安定大隋天下,但是也埋下了诸王与太子相争的种子。

杨广等人长年出镇在外,大权在握,和他们作为太子反而更容易受到天子的掣制的长兄相比,他们私底下更容易发展势力。

这一世虽然明面上杨勇这个太子比起弟弟们要强势不少,但是这只是换汤不换药,私底下依然暗流涌动。

若不是杨俨釜底抽薪,直接用谶语废了自己心计最可怕的二叔杨广,怕是杨勇之前的太子之位,即使有他的加成也不一定保得住。

杨广的可怕是杨俨深有体会的,前世他一直将这位当成了演义、影视剧中的暴君广,没有太过重视,知道被杨广的心计所伤,他才恍然明白,杨广亡国的原因,不是因为他是“暴君”,而是因为他是一个聪明过头的人,而多年的隐忍一朝解放之后,他便不愿意再忍下去了。

可是这一世,杨广依然是那个还在隐忍的晋王,杨俨不能对他放心。

秦王杨俊是中毒,而且是在他身边的王妃积年累月下的毒,调养的方向错了,自然救不了他。

虽然杨俨十分怀疑宫中的御医是真的看不出来秦王杨俊是中毒还是在那装傻充愣,但是他已经准备挑明了。

民间多奇人,杨俨为了表示自己对叔叔的关心,特意让手下人寻来的“神医”很快就找出了秦王的病因,告知了崔家详情之后,王妃很快就“病逝”了,这个速度也是让杨俨叹为观止。

大概是因为秦王妃的前例在,原定许配给杨昭为河南王妃、就差完婚的崔氏女——这位是秦王妃的亲侄女——很快就因为大婚之前生病被测出与杨昭命格不合,只能遗憾地另许他人。

秦王杨俊渐渐好起来,但是元祚帝杨勇却没熬过去。

元祚二年,帝崩。

杨俨的几个弟弟都还只是郡王,虽然是皇帝的儿子,但是谁都知道杨勇登基不过是为了给杨俨一个名正言顺的继位理由而已,元祚帝属于过渡阶段的皇帝,实际上他的地位就和从前当太子的时候一样,那元祚帝的这几个儿子自然只能被封作郡王。

当然也没关系,他们大可等到杨俨继位了之后再受封。

但是没有人想到,杨勇虽然有疾,但是这个驾崩的速度也实在是过快了。

天子驾崩,诸王宗室并勋贵大臣都要来吊丧,杨俨作为嗣皇帝——杨勇驾崩之后,在场见证的一些重臣就请太子嗣皇帝位,以安天下了——正式登基,但是因为上头有一个太上皇压着,自然要对叔叔们好一些。

而且太上皇杨坚已经升级了,作为先帝之父、新帝之祖,他应当被尊奉什么名号也成了难题。

北齐的高纬曾将皇位传给儿子,又令儿子退位,被尊为无上皇,但是那只是特例,而且北齐为北周所灭,直接祸首就是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