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天行有常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34

分卷阅读234

    够调动龙气的,而他这辈子又是大宋皇族,只要登基之后,某些能力就能使用了。

史书上对宋理宗赵昀的记载,是说他从小就不凡,出生之时有异象,稍微长大之后,又有人从他身上看到过龙鳞。

赵贵诚不知道原本的史书是不是对理宗得位的原因进行了美化,反正在这个世界,他还真的显露过几次龙鳞,穿越后遗症嘛。

正是因为如此,他的舅父和父母一直相信他天生不凡,等到他丧父、跟随母亲回到娘家居住后,舅父对他一直多有关照,后来史弥远的手下在寻找宗室子的过程中,来到赵贵诚的舅父家避雨,于是金风玉露一相逢【bu】,他就这么麻雀变凤凰,经过史弥远的考察后,被正式地确定为沂王嗣子。

史弥远是个jian相,他对南宋造成的影响,能和他相比的就只有秦桧、贾似道之流,但是,无可否认的是,他对后来庙号理宗的赵昀,也就是赵贵诚的上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赵昀能从一个普通的远支落魄宗室变成沂王嗣子,最后又变成皇帝,都是托了史弥远的福。

不管怎么说,赵贵诚现在和史弥远是一条船上的人,之后要怎么办,得是他登上皇位之后的事情了,现在还要仰赖史相的帮助呢!

史弥远进去之后,很快就说服了杨皇后,虽然边上的杨谷、杨石一脸不可置信的样子,但是同样没有听到殿中的密谈的赵贵诚却很淡定。

就算只是分析,他也能分析出为什么杨皇后会同意废掉皇子赵竑的建议来。

杨皇后之前是有生育的,还不只一次,但是官家赵扩的九个亲子悉数夭折,她惋惜自己的亲子也没用,只能和官家一道选择一个合适的嗣子入继。

杨皇后和官家最先选择的嗣子就是已经离世的景献太子赵询。

和后来的皇子赵竑相比,景献太子极为亲近杨皇后,在他尚为皇子、未被封为太子的时候,杨皇后就为他能当上太子做了很大的努力,等到赵询正式受封太子,他更是投桃报李,在官家赵扩面前说了杨皇后不少的好话。

景献太子六岁就被官家收为养子,他二十九岁离世的时候,和官家以及杨皇后已经有超过二十年的父子、母子之情了。

和景献太子相比,原本一直是作为沂王嗣子教养的皇子赵竑和杨皇后的感情就不怎么样了,而且他认为杨皇后与史弥远相勾结,祸乱朝纲,杨皇后对这个皇子内心其实是很防备的。

只看景献太子离世后,赵竑变成了皇子,作为唯一一个皇子却一直没被立为太子,就知道杨皇后对他可能有的想法了。

赵竑不仅发表过要在自己掌权后将史弥远贬谪的言论,还对杨皇后也表示过不满,可以说是很不收敛了。

如果让杨皇后自己一手主导新帝的废立,她可能还有犹豫的地方,但是史弥远连梯子都给她架好了,就等她点头同意加持一个名分就行了,杨皇后怎么会不同意呢?

于是乎,在史弥远和杨皇后的共同cao作之下,嗣沂王赵贵诚,就这么变成了在八月的时候,就已经被官家下诏过继为皇子的赵昀。

是的,按照史弥远的设定和宣布的说法,八月份,在官家驾崩之前,他就已经有意过继嗣沂王为皇子了,又像模像样地封他做了武泰军节度使与成国公。

被史弥远和杨皇后唤进殿内的时候,赵贵诚很乖觉地顺势跪倒在杨皇后的面前,杨皇后抚着他的脊背:“日后你就是我的孩子了,你要好好努力啊!”

努力什么?不言自明。

赵昀自然点头应是。

既然已经过了杨皇后这一关,先帝的遗诏也已经炮制好了,史弥远就去联系朝中的一众党羽,让他们接受新君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个人选,先帝驾崩之后的次日清晨,御殿听政的是赵昀这位新皇子的事实了。

从一介偏远破落宗室变成嗣沂王,又变成新帝,赵昀可以说是彻彻底底的人生赢家,但是对原本的皇位继承人赵竑来说,这个现实就不太美妙了。

事实上,大宋嘉定十七年闰八月的初四日,宫中传出官家驾崩的丧钟声之后的次日,明明应当在写昨夜就被迎立到宫中的济国公赵竑整个人都是懵圈儿的。

为什么他还是站在老地方?为什么没人请他换上龙袍,准备登基?

一切问题都在先帝的杨皇后领着已经换上龙袍的嗣沂王赵贵诚出来后有了答案。

奉先帝遗诏,皇子竑开府仪同三司,进封济阳郡王、判宁国府,皇子昀嗣皇帝位。

而根据史弥远和杨皇后的说法,皇子昀,就是嗣沂王赵贵诚,先帝病笃之时,命嗣沂王入继为皇子,承继大统。

赵竑自是不服,然而史弥远把持朝政多年,杨皇后又是一个有力的证人,只要她不改口,那赵昀就是先帝指定的新帝。

最后万般无奈之下,赵竑只能强行“被接受”了济阳郡王的加封,但是和他希冀的皇位比起来,这次升职只能说是得不偿失。

新帝登基,大赦天下,杨皇后晋位为皇太后,又有新帝特请的垂帘听政之权,不久,宫中又传诏,济阳郡王升为济王,宫中为先帝服丧三年。

单从新帝这几个诏令来看,他本人还是靠谱的,要不是登基的过程太令人诟病了,单凭这几样诏令,也能得不少夸。

新帝本人入京做嗣沂王三年,外头传闻不多,但风评很不错,对宫中一向是恭谨以待,对士人都很尊重,是个很讨人喜欢的人。

史弥远拥立新帝,朝中与他不对付的士大夫都怕他挟恩图报,以此挟持新帝,新帝大概也明白这个道理,奉皇太后垂帘听政,主动把权力交出去,可见头脑很清醒。

不过大宋历代天子仁弱寡断的居多,新帝人品应当是没话说的,治国理政如何,还得要继续看着。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卷开头主角就当上皇帝了,怎么样,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宋朝的皇帝,嗯,子嗣方面挺有问题的,据说和宫廷建筑、居住环境有关系,反正绝嗣的还挺多的。

仁宗绝嗣,过继堂侄;哲宗绝嗣,帝位给了弟弟徽宗;南宋,宁宗绝嗣,帝位传给了理宗;理宗绝嗣,帝位传给了亲侄子——幸亏他还有个住宫外的亲弟。

除此之外,一脉单传的情况也很多,虽然儿子出生的多,但是真宗只有仁宗一个活下来的儿子;英宗的儿子多是他过继入宫之前生的;神宗十几个儿子,前面十个就活下来俩;徽宗在位的时候改建了宫殿,结果儿子生了一窝,还都很健康,然并卵,亡国北狩去了,南宋帝系的传承就和文中说的一样,也挺悲催。

说起来,必须和小天使们说道一下我的男神,wuli仁宗,亲儿子死光,过继堂侄英宗为子——这堂侄他爹就是当年真宗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