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天行有常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42

分卷阅读242

    ,现任官家显然很有孝宗遗风,过继之后对过继得来的母亲十分尊重,仁孝宽厚。

虽然只是小规模地庆祝天基节,但是皇城之外也放了烟花,和后世常见的单纯的炸成花朵状的烟花比,大宋的烟花精巧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连龙凤图案都能营造出来,另有祥瑞的庆云状烟花以及其他的特色烟花。

赵昀领着一群人亲自登上宫城的城墙,若不看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内忧外患,真可以称得上一句江山如画、锦绣繁华了。

史弥远毕竟已经死了,赵昀慢慢地开始处理起他的党羽,大宋一向是不对士大夫下手的,说得好听的,就是大宋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也就是说,文官再怎样坏事做尽,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被贬到穷苦之地为官罢了。

贬到苦寒之地为官换而言之就是变相杀人,但是到底有活命的机会,赵昀不喜欢这样,大宋对文官和武官的区别态度太鲜明的,若是文武皆然也就罢了,偏偏对文官这么区别对待,造成了一大堆的人有恃无恐,两宋这么多年,关于文官受罚,最可能被处死的案子,竟然是苏东坡的乌台诗案,还真是令人侧目呢。

赵昀在国内动手的时候,三月份,突然接到原本发展的暗卫汇报的消息,说是蒙古的成吉思汗有意与大宋接触。

宋蒙接触在嘉定十七年前早已有之,只不过因为唇亡齿寒这个道理,在完颜守绪登基之后就没有再进行接触。

成吉思汗后来战死于西夏之地,在临死前制定了蒙古之后的发展计划,其中一条就是联宋灭金,这足以说明他自己本人也是有这个想法的。

汉人带给成吉思汗的是发达的文明,他想到与宋人交好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成吉思汗现在还在打西夏,但是他百忙之中还派了使臣来大宋,这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如果非要追究原因的话,大概和赵昀私下里持续不断地派去蒙古的人有关系。

如果非要找理由,也能强行解释一波。

西夏原本依附蒙古,如今他们背叛了蒙古与金国联合,成吉思汗为了彻底地打垮金国,才会在战事僵持的情况下率军西征,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和人口,而大宋,说得难听点,是金国的钱袋子,成吉思汗掠夺那么多西方小国,也不能和大宋的财富相比,在已经预定了金国为目标的情况下,他想要和大宋交好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被他派来的是一直留在他身边、掌握了极多兵力的幼子拖雷,就显得成吉思汗对大宋的重视已经过度了。

作者有话要说:  大哥、二哥是兄弟之间互称排行,直接称二弟,结合时代背景的特色称呼,不知道为什么怪怪的。

汉人在元人统治时期有摔头胎的习俗,讲道理,西方的初夜权什么的,看到元人之后,我都不敢肯定是哪一边最早开始实行的了,不过一样的落后啊【唉】

如果说是元人西征的时候看到了西方这种特殊的制度,呵呵,果然害人不浅

第162章和议

宝庆二年,大宋的都城临安,接待了一群来自蒙古国的使者,为首之人是成吉思汗铁木真嫡出幼子拖雷。

虽然拖雷之下还有弟弟,但是他是成吉思汗嫡出子中最小的一个,按照蒙古的旧习俗,幼子跟在父母身边守家业,拖雷在蒙古军中掌握了大部分的军权,很得其父的看重。

但是蒙古毕竟已经立国了,不能再遵守从前的旧习,于是在随父西征之前,成吉思汗召集诸兄弟与子嗣,商定继承人,最终将人选定为嫡出的三子窝阔台。

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是在其妻被敌对部族掳走之后所生的,“术赤”又有客人之意,他的血统成谜连大宋这边都知道了,商定继承人的时候,就排除了他。

按理说之后的继承人应该轮到铁木真的次子察合台,但是察合台在商定继承人的时候和术赤争吵了一番,举荐的时候,又没好意思提自己的名字,而是推举了三弟窝阔台,于是最后哑巴吃黄连,其他人都同意的情况下——不管这是不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想法——窝阔台成为了铁木真的汗位继承人,而拖雷这个按照蒙古旧俗应当继位的幼子因为年龄过小难以服众失去了机会。

历史上的拖雷将会在父亲死后,继承他的大部分势力,在相当于蒙古公共推选大汗继承人资格大会的“库里尔泰会”召开之前的两年时间内,在汗位空悬的时候监国摄政,他死后,因为死因可疑,子嗣和窝阔台一系后来爆发了冲突,更易了名目上的至高汗位的传承脉系。

当然了,虽然看起来拖雷是个在宫廷斗争中不幸失去了自己应得的东西的白莲花,然而他在西征的过程中,下令屠杀的人数不知有多少。

根据赵昀自己知晓的信息,拖雷在西征时,某次因一小队蒙古士兵在马鲁城下被歼灭,他率大军攻城,城破后,只选取工匠四百人,其余的普通居民以及降卒尽数屠杀,总数达七十万,并且将马鲁城夷为平地。

讲道理,最得铁木真喜爱的幼子,他的秉性如何,想也能想得到!

反而是不得铁木真喜爱的术赤,性格中还带着一点宽仁。

作为大宋的皇帝,赵昀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蒙古内乱,虽然现在有铁木真这个大汗压着,但是铁木真已经去攻西夏了,也就是说,他的死期也就是这一两年的事了。

想要攻蒙古,除了从正面战场下手之外,就是从敌人内部着手。

作为最受铁木真宠爱的幼子,拖雷为人却不甚傲气,与赵昀可以说是相谈甚欢。

赵昀提拔了几人任参知政事,除了他的老师郑清之以外,还有乔行简、崔与之等人,这些人都是后来“端平更化”的主力宰相,崔与之更是抗金名将,如果不是有偏向于议和的理学名家魏了翁,且郑清之与其他人相比比较浅薄的资历更像是新官家对心腹的一次提拔,恐怕朝堂上的主和派不会善了的。

郑清之是赵昀的老师,也就是帝师,虽然最初是因为史弥远的缘故两人才结缘的,但是在如今,两人的关系是朝堂上最为紧密的了。

赵昀派了郑清之和自己的弟弟荣王赵与芮一同去接待,虽然南宋宗室相比北宋宗室已经解禁,但是像这么重要的事情,让宗室去做也是不合适的。

偏偏荣王赵与芮是赵昀的亲弟弟,配上赵昀的老师郑清之,他们这个组合来接待拖雷似乎本身就有了特别的意义。

虽然拖雷作为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作为出使的使节好好打扮之后,显得英挺不少,但是在外人眼里特别弱鸡的文艺青年赵昀坚持自己才是更好看的那个。

我帅我先说。

但是在拖雷看来,宋国的皇帝实在是太过柔弱了。

从小在草原上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