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天行有常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63

分卷阅读263

    才忍住没变脸。

他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吗?

红丸本身虽然原料挺一言难尽的,但是所有的丹药都是长期服用才会积累下来丹毒,只看后来公布的红丸的组成成分,就知道这不是什么虎狼之药。

但是经过内侍的手拿来的,没有在担心自己小命和清名的御医以及内阁首辅手里验看过的,鬼知道里头掺了什么东西!

郑皇贵妃盼着朱常洛死,她宠冠后宫这么多年,先帝临去前都没忘记为她打算,留下了遗旨要进她为皇后,好险朝中的大臣把这件事用礼制的原因给拖住了。

她与泰昌帝的关系不好,泰昌帝登基后不过一月就把身体败坏成这样,郑皇贵太妃所赐下“讨好”泰昌帝的八个美人真真是功不可没。

皇贵妃毕竟占着长辈的名分,泰昌帝是依靠朝臣们看重的礼法登基的,那于情于理也得先尊奉这女人,朱常洛不知道他收下郑贵妃给的美人是不是在逢场作戏,但是他已经为此坏了身体根基却是事实。

一想到身边这内侍也有可能是郑贵妃安排的人,目的就是为了让他尽早升天,朱常洛怒火中烧的同时也不寒而栗。

到底,他身边有多少是能信任的人?

郑皇贵妃宠冠后宫多年,又执掌了这么多年的宫务,内廷简直就是她的天下,朱常洛只觉得自己身处的这个乾清宫如今危机重重。

朱常洛不理内侍的话,只想等着御医开个有用的方子来,实在不行,向全天下征求能给他治病的人也行。

边上的人逮着他这几日的精神都是因为红丸的缘故来劝说他,朱常洛一生气,命人将这些人都拖出去,赏板子二十到五十不等。

比较可信的那些人小小地教训一下,至于心存祸胎的,就统统重打五十大板,然后赶出乾清宫——皇帝身边内侍的位置,有的是人想要——朱常洛发完脾气,长长地舒了口气。

又有太监遵循前头的例子,问他要不是临幸一下后妃、宫女,朱常洛暗暗在心里翻了个白眼,等到御医开出的方子——至于这方子有什么作用,他都让这些人解释好了——抓好了药,熬好了呈上来之后,他将药喝了,就一个人安置了。

讲道理,病人养病不就是这么个套路吗?要静养,不能消耗,身边这些人居然还问他要不要幸泰昌那些宠妃,也不知是泰昌本人就这么作死,还是他们没有脑子,或者干脆就是想要换个主子。

没有随便吃什么来历不明的东西,连喝药之前都详细地验过毒,确认自己不会随便在后天暴毙,朱常洛就沉沉地睡去了。

临睡前,他心中转的最后一个念头,除了要将内阁首辅叫来过问一下朝堂上的事外,就是自己的两个儿子还有宫中的这些后妃了。

万历其实也是新崩,后宫现在,乱得很呢!

作者有话要说:  周一课表的课排得不太好,晚上更新来不及,所以昨天没更……

我现在很怀疑到完结前,我能不能把这些欠章补上

第177章由校

朱常洛第二天就见到了他被放在选侍李氏那里抚养的皇长子朱由校。

泰昌帝有两个姓李的选侍,为了方便称呼,宫中以她们居住的方位进行分别,称为西李、东李。

西李不仅养过泰昌的两个儿子——泰昌至今为止有过七个儿子,可是没有夭折的就只有皇长子朱由校和皇五子朱由检,除了朱由校一直由西李养育之外,在她生女儿前,朱由检也在她那里养着,后来因为照管不过来,转由东李抚养皇五子——还特别受宠,在朱常洛穿过来前,泰昌亲口许诺要封她为皇贵妃,她犹不知足,想晋位为皇后,被朝臣以大行皇帝刚离世,他老人家的后宫尚且没有尊奉完为由阻止了。

朱常洛对泰昌的后妃们没有什么兴趣,但是对泰昌记忆里也能称得上天资聪颖的皇长子、未来的木匠皇帝朱由校很有兴趣。

虽然清廷为了抹黑大明,在明亡之后大肆宣扬某些明皇室的“黑点”或者谣言,但是和元末顺帝一样热爱木工的木匠皇帝天启,也就是朱由校,他是个不识得几个大字的皇帝,这就过分了。

以明太祖朱元璋的容貌举例,终大明一朝,都没有人说他老人家长得丑,反而明亡了之后,所谓明太祖像就在全国各地流传,朱元璋丑得让人不忍直视也是这个时候传出来的消息。

反正在泰昌帝的记忆里,举国上下都没有和太祖容貌有关的传闻。

那么以此为例,其实天启大字不识几个的传闻是相当值得怀疑的。

虽然万历皇帝不喜欢泰昌这个儿子,但是孙子他还是看重的,临去之前,除了留了遗旨要加封皇贵妃郑氏为皇后外,他还早早地立了朱由校为的皇太孙。

大明为了防止其他皇子乱政,对于非继承人的皇子都当猪一样养着,典型例子就是兄终弟及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他是勤政,他是努力,但是努力不到点子上,没有学过为君之道,他能怎么办?在自学成才的过程中,大明就亡了。

恰恰相反,天启是个聪明皇帝。

后世的人把明亡的锅扣了很大一部分在东林党人身上,可是天启一朝,他放了魏忠贤这个疯狗出来咬人,那些所谓的盈朝“众正”能怎么办,还不是乖乖地为皇帝做事?

泰昌和天启按排序都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毕竟当大家都是庶子的时候,讲究的是继位以长,所以说,他们都是学习过帝王心术的。

后世黑天启大字不识几个,被身边的宦官蒙蔽,宠幸魏忠贤之类的宦官内侍,让他们把持朝政,这就让朱常洛发笑了。

大明的宦官能有这么多的权力,本身就是因为皇帝要利用他们与朝臣抗衡,和唐末那些肆意废立皇帝的宦官相比,大明的权宦如刘瑾、魏忠贤之流,纵称九千岁,当实际上依然只是皇帝养的狗。

见刘瑾已经犯了众怒,正德帝自己干脆利落地把这条恶犬收拾了,魏忠贤没被天启收拾,可是天启遗诏让信王朱由检继位,没过多久,权倾朝野的魏公公就被新君继位、根基不稳的崇祯帝杀鸡儆猴、顺带向那些文官朝臣们做人情去了。

黑锅宦官背,好处皇帝拿,这就是大明皇帝的制衡之术。

光是泰昌记忆里在闲暇时——主要是他实在不受宠,不受万历皇帝待见,也没什么朝政能让他参与——手把手教着朱由校描红、识字的画面就不少,更何况,后头泰昌也常常检查朱由校的功课。

总而言之,就是一个意思,朱由校他是一个比较合格的继承人,但是没有完全教导好也是事实。

西李原本就住在乾清宫,只等着泰昌驾崩,朱常洛穿过来之后,以需要静养为由,将她移走了。

他还不想原本自己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