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天行有常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67

分卷阅读267

    更不用说到了王朝末年,空余的土地本来就没有多少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像明初那样依然供着人数越来越多的宗室,真是想想就令人心塞。

朱常洛:……我大明大概是真的药丸。

当然不是说朱常洛现在才发现这么严重的问题,而是锦衣卫都指挥使上报给他福王朱常洵的近况,言其在封地上横征暴敛,揽银无数,这才让朱常洛有感而发。

福王朱常洵是在大明宗室里也很不成器的一位,别人家的藩王顶多在后宅事务上努力一下,比如说庆成王那一系,弘治到嘉靖年间的庆成王朱奇浈,以孝贤闻,然而具体事迹不显,最出名的是人家生了七十多个儿子,福王朱常洵是在封地上可劲儿地作,真当全天下都欠他似的!

朱常洵不是个好东西,但是大明的宗室,仔细找补找补,还是有好人的。

最出名的非直系的宗室,当属南明政权诸帝。

南明政权共有四帝一监国,分别是弘光政权、鲁王监国、隆武政权、绍武政权以及永历政权。

弘光帝,是如今的福王世子、崇祯朝的福王朱由崧;鲁王监国,是太祖传下的鲁王一系的子孙,和朱棣这一支比,不能算正统,又热衷于抢夺名分,也不是个好的;隆武帝,是朱常洛最耳熟能详的一位,是为唐王朱聿键,是最有雄心壮志的一个,继位半月后就大张旗鼓地下诏要亲征,最后被清兵袭杀而亡,是南明诸帝里最让人叹息的一位;绍武政权是朱聿键死后,一些人拥立他的兄弟登基搞出来的小政权,和永历朝廷一样,两边为了争夺正统地位大打出手,完全没把抗清当作首要任务。

永历帝最后流亡缅甸,然而依然逃不过身死的结局,最后他及身边的亲眷被献给吴三桂,被勒死身亡。

南明政权的那几个,除了唐王朱聿键,朱常洛都看不上眼。

什么朱由崧、朱由榔,都是明神宗这一系的子孙后代,他们是因为和崇祯这一系的血缘关系最近才被推举做了个名头。

不过朱聿键……

朱常洛用拇指揉了揉自己的太阳xue,唐王是太祖第二十三子这一脉的后裔,现任的唐王是隆庆五年就袭爵的朱硕熿,按照辈分,他和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是一个辈分的,朱常洛和他之间差了三辈,按照辈分,朱常洛得管朱聿键叫族叔。

唐王家那边现在还没闹出什么大新闻,但是朱常洛记得,朱聿键早年的情况是很糟糕的。

既然都已经想到了这一点上,他也不吝于叫底下的锦衣卫去查一查。

作者有话要说:  我大明的财政真的是,emmmmm,东林党当政以后的措施真的是一言难尽。

唐王朱聿键这哥们儿老惨了,还是早点把他救出来吧,要不然和老爹一起被偏心庶子的爷爷囚禁十几年,要不是小吏好心就差点被饿死,崇祯年间终于熬死爷爷成功当上唐王,自己招募了几千人跑到北京城勤王,结果被认为心怀不轨,被圈到中都凤阳——是的,这大概是清朝圈禁的灵感来源——又过了十几年,生不逢时啊。

第180章宗室

唐王的封地在河南南阳,离北京城算是比较近的那种藩国,但是只是相对而言,朱常洛想要等到锦衣卫从唐王府那边递来消息,还需要一段时间。

辽东的战事是需要他时刻关注的,朱常洛只恨自己在后世的时候对明朝边军的关注不高,这个时期的话,顶多知道一个先是被吹、后来又被黑的袁崇焕,崇祯的倒霉,军功章有他自己的一小半,还有袁崇焕和朝中“众正”的一大半。

讲道理,被袁崇焕说动放手让他在辽东守军,这是一个不通军事的皇帝能做出来的正常事,他们这些后世子孙,又不是朱元璋、朱棣这种猛人,他们连朱高煦之流都比不过,又怎么能看出这些人到底是在舌灿莲花忽悠自己还是真的有本事呢?

崇祯信了袁崇焕,信了他的“五年复辽”,然后,呵呵,没有然后了。

袁崇焕是忠臣不假,但是没有能力又夸下海口,无疑是把大明往死路上推,当时作为后金的心腹大患的毛文龙可能人品确实不太好,做派也不十分的“忠臣孝子”,但是人家有能力,而且因为局势的原因反心应该能确定是没有的,袁崇焕因为各种原因把毛文龙弄死了,好,大明少了一个将领方面的人才——讲道理,武将不都是那些臭毛病吗?袁崇焕的做派反而和文臣比较像,让朱常洛忍不住就要呵呵——大明往药丸的路上又走了一步。

袁崇焕不算,辽东现在的这位经略根据历史进度,虽然是新官上任,却没有前任做的好,□□哈赤继续做大约莫也就在这几年了。

□□哈赤那家伙已经称帝建号,朱常洛记得他的年号不怎么长,反正他的儿子黄台吉——皇太极这么霸气的名字,在大明称霸的这时候,即使是音译,也不会用在未来的清太宗身上,在这个时候,他一般被称为黄台吉,和他爹□□哈赤那意为“野猪皮”的名字还算一脉相承的俗气——有过两个时间相似的年号,是明清两朝除了被俘复位的明英宗外唯一一个有过两个年号的皇帝,崇祯在位十几年,天启在位七年,那么□□哈赤的死期大概也不远了。

朱常洛记忆里有几个年份特别的记忆犹新,那还多亏了历史老师、古文老师迂回的说法。

194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日子,中国迎来了一次巨大的转折,而就在五百年前,也就是1449年,中国同样经历了一次转折,然而这次转折,却是让强盛的明王朝转向了衰落的境地,这就是发生于英宗正统十四年的土木堡之变,朝中文武大臣泰半死于战场,而明英宗也为人俘虏。

明朝亡国——不算南明这短暂的存在时间的话——时间点是1644年,泰昌帝是一个倒霉的一月天子,这一年在历史上应该是天启元年,也就是说,大明只剩下最后两代帝王的国运,前头的年号、时间都有记载,只要推算一下,习惯了西历的朱常洛还是能推断出来大明还剩下多少时间的。

别说他看重辽东,而忽略了大明国内的情况,说实话,朱常洛还真没把李自成之流放在眼里。

李自成虽然最后打进了北京城,但是大明好歹和满清胜算五五开,辽东那边对峙了这么多年,到了李自成,嗯,战斗力完全和大明不能并肩而语。

无论是崇祯还是大明,在对李自成这个问题上,都属于阴沟里翻船。

水浒故事里的宋江、方腊等人是有史记载的人物,但是真实历史上,这两边到底谁先被围剿还属于谜题。

虽然有史书的记载,但是在某些同时代人物的杂记中,时间点和史书也有矛盾。

一直到某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