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天行有常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72

分卷阅读272

    回答当然不能说是错,一般人看到军中的战报也都是这么个反应,可是朱常洛却不满意。

“内帑拨到辽东的银子还少吗?满朝的用度都紧着那边拨呢!我大明广有四海,若说用度、兵马,可有什么地方比不上建奴的?苦于朝中无将才,若能与朕一个武宁王、忠武王或是定兴王,何愁天下不定?”朱常洛越说声音越响,只是忍着没有拍桌子。

他也不求战神再世,朝中能出些白起、韩信、郭子仪之类的猛人名臣了,被追封为武宁王的开国功臣徐达,被追封为忠武王的靖难功臣、荣国公张玉,张玉长子,英国公一脉的开创者,被追封为定兴王的张辅,能与这几位媲美的人可不是没有的,开国、靖难那时候一大批呢!而且他也不是说要完全一样的,能力差不多的,总有这么几个吧?

嘉靖年间还出了戚继光呢,晚明的时候,名将其实也有不少啊!

朱常洛想得很美,底下的大臣各个在心里头翻白眼,天子你想得挺美啊!

特别是掌中军都督府、执掌京营,在武将中长立不倒的英国公一脉的现任英国公张维贤,忠武王、定武王都是他们家的直系祖先,可是被皇帝这么一提,他站在底下总觉得有些尴尬。

他们老张家怎么富贵起来的?

还不是靠张玉、张辅这俩父子兢兢业业地为朱棣做事,本身又确实有这么一身过人的本事吗?

虽说英国公一脉的特殊地位就是靠这两位挣来的,他们这些后辈子孙虽然也算争气,但是功绩也不能和二位祖先相比,上头朱常洛怀念他们家俩祖先,是不是也有对他们家现在的表现不满的意思?

朝中的几个重臣,朱常洛是都记在的心里的,何况英国公一脉地位特殊,他们家的国公传了七代,这还只是英国公,最上头的张玉最先受封的是荣国公,后来又被追封为忠武王,是不算在英国公一系的传承世系的,张辅才是初代英国公,到现在,张家富贵了八代了,朱棣这一脉坐上皇位开始,英国公这一脉就跟着一起传下去,地位很是特殊,也说明他们这一脉的人也确实深得圣心。

京营都让他们握着呢,有爵位还有实权的,可是很少见的。

文臣们闷不吭声,有资格入朝的武将也不说话,朱常洛之前说的话不就是在打他们的脸吗?

好在朱常洛后头补上的话让他们振奋起来:“英国公与一众将军,素来忠君敬上,只是他们宿卫京城、保我大明江山安定已是劳心劳力了,辽东那边的事儿,难道让他们再变出几个自己去处理吗?这样的紧急关头,不是在辽东征战多年的将军过去,难以服众,怕是也讨不着什么好!只可恨朝廷多年不知辽东的状况,便是派了人去,也不长久。辽东经略的官儿,我看从沈阳回来之后,袁应泰也不要做了,须得派个真正懂行的人过去才行。诸卿有什么好的人选,都提一提。”

武将们被他这话说得开心,听他提辽东,便晓得,圣上还是看重他们的,尤其是英国公张维贤,他掌着京营,是正正经经的大权在握,皇帝将身家性命都交给他保管了,这还不叫信任、看重,那还有什么能算呢?

圣上心中看不顺眼的当时辽东的李氏,自李成梁开始,这家便把军政攥在手中,最为养虎为患,硬生生地养出了建州女真这条狼犬!

那□□哈赤,是野猪皮的意思,虽是某小部首领长子,但一直不得宠,去到李成梁他们家当了个下人,最后竟是咸鱼大翻身。

他起兵初期,也不知凭着从前在李成梁那里混下的关系得了多少好处。

李成梁对上□□哈赤,也是昏招迭出,打建州的时候,万历皇帝先是在李成梁的建议下白白放弃了要地,让□□哈赤占了去发展势力、休养生息,后头大军更是损失惨重,这么多年来,建州女真已成尾大不掉之势。

皇帝让他们议新的辽东经略的人选,而且极为重视,那么袁应泰此番怕是讨不了好。

不过好歹是文臣出身,最后嘛,估计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武将们略带鄙薄地想到了这一点,便开始在心里想着自家有那些亲近的人才可担此大任。

可是前头皇帝也说,朝中对辽东那边终究是不了解,贸然上任,指挥不动手下的人也没辙儿,况且战报送来,皇上大发雷霆,那边的局势不好,现在贸然进去掺一脚,不能力挽狂澜的话,就只能给袁应泰做替死鬼了。

圣上要是放弃了沈阳还好说,但是别说是圣上了,就连他们,对于沈阳这种辽东重镇可能落入建奴之手都是难以接受的。

如果战事失利……

出于种种考量,除了有几个略通兵事的文臣被推出来总筹辽东外,武将方面,没有人选。

朱常洛:朕要尔等何用!我有一句mmp我一定要讲,不仅要讲,还要写出来贴在你们每一个人的脑门儿上!

作者有话要说:  嗯,本来想要把这一卷写长一点的,但是写长一点情节该怎么发展蠢作者憋死了都没想出来,我还是当个短小的咸鱼吧,明末只要苏苏苏、爽爽爽就好了,嗯!

第184章武诏

朱常洛没被气死,但是心里窝了一肚子的火倒是真的。

大明的天子有勤政的,典型代表如太祖,还有孝宗皇帝朱祐樘——明前期的几位皇帝不算,这位是明中晚期少有的一位恢复了午朝的皇帝,所谓的午朝,和早朝相对,并不是中午,而是下午傍晚的时候开的朝会,也就是说,大清早的上完早朝后,到了下午,勤政的皇帝还会将一些问题拿出来与大臣们讨论。但是孝宗是一个体恤大臣的皇帝,有些事情早朝的时候可以略放放,留待午朝,那大朝就有更多的时间回家先休息一会儿——但是也有很多爱偷懒的皇帝。

武宗皇帝的名声,不管是谁泼的脏水,反正已经是不能看了,怠惰朝政算是一条,而且后面的世宗嘉靖皇帝、神宗万历皇帝都不怎么勤劳,他们对待早朝的态度都比较的懒散,如今已经是大明后期,嘉靖和万历这连续两任都几十年不上朝——上上任的皇帝,穆宗隆庆皇帝比较倒霉,因为父亲嘉靖和儿子万历的在位时间都很长,存在感不高,说是贤明吧,也比不上孝宗那位公认的明君,后头因为耽于女色,对朝政也怠惰了——算起来,大臣们也都懒散了。

大臣们习惯了不上早朝,常朝上争锋的场面也许久没有出现过了,和万历年比,党争也变得缓和了些,势均力敌,总比一方压着另一方打要好。

作为一个皇帝,朱常洛自认为自己不是个在大多数朝代将要灭亡的时候出现的宛若智障的皇帝,他一不小心眼【崇祯表示自己中了一箭】、二不抠门贪财【崇祯表示自己中了第二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