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暴君每晚梦我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93

分卷阅读293

    霜过来吩咐道:“你去户部尚书陆大人府上送个口信,就说我在珠玉楼等他。”

“保证送到。”秋霜开心往外跑。

苏绾好笑摇头,拿了张铺开写下垃圾清理需要的人手,工钱,以及垃圾集中起来后如何处理的内容。

时间差不多,她带上写好的垃圾处理办法,招呼秋雨去珠玉楼。

进店要了一壶茶坐下,苏绾单手撑着下巴听说书的讲南诏的蝗灾。

“那蝗虫有一掌大,遮天蔽日,飞过的地方连草根都不剩。”说书的敲了敲手中的扇子,“但有一个地方竟是未有受灾。”

苏绾扬眉。蝗虫过境的场景,她在现世看视频都吓呆,怎么可能有不受灾的地方。

“那么大的蝗虫飞过,怎么可能不受灾?”

“难道有仙人施法,不让蝗虫飞过去?”

“肯定是神仙。”

“非也。”说书的轻轻一笑,“这地方不受灾可不是因为神仙庇护,而是当地的地主是个恶霸,他打开春就命人捕虫,抓不到幼虫就打板子,增租。”

“他是没让蝗虫飞起来就弄死了,因此没有遭灾?”苏绾拿出一块碎银丢过去,“继续说。”

这个思路跟自己想的差不多,预防为主,在蝗虫没有成虫起飞前弄死。

靖安城三面环山,县城以外却是大片平原,蝗虫成灾后的飞行速度超快,最多五天就能过汴京南下,经禹州入南境。

北梁的粮仓遭灾,别说百姓,举国上下都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谢姑娘赏银。”说书的抬头看他,笑道,“确实如姑娘所言,他是在蝗虫未有成灾前先清理大批幼虫,发现有成虫多的地方,所有人都去抓捕,打到的成虫收回来一斤一文钱。”

“咱北梁不会闹蝗灾吧?”

“应该不会。”

苏绾坐直起来,余光瞧见陆常林来了,面上浮起笑意主动打招呼,“这边。”

“怎么坐一楼。”陆常林摘了帽子坐到他对面,“苏姑娘有何指教?”

“上楼说。”苏绾留下茶资起身上楼。

陆常林麻利跟上。

到四楼要了包厢坐下,苏绾将写好的圾治理办法递过去,语气严肃,“让他下令,各府州县都这般做,户部拨付部分银子,余下由各地官府添足,防止垃圾堆积引发疫病。”

陆常林接过来仔细看了一遍,苦笑看她,“老师为何不当管家?”

在禹州任职时,附近的镇子出过疫病,百姓一药难求,不少人都没挺过去。

万幸不会传人。

如今看来,会爆发疫病是有原因的,并非天灾。

汴京有两条运河穿城而过,入夏后都时有恶臭蔓延,其他的地方更臭。当年在禹州,他到了夏日都不愿出门,不止热还臭。

“麻烦。这事现在就可以做,蝗灾防治开春后我会去一趟靖安,你届时可随我去。”苏绾唇边弯起一抹笑,“你先把垃圾清理这事办了。”

“对了,我带了北梁的地图过来。”陆常林从怀中掏出地图展开,“陛下说,老师建议更改官道,多开水渠,我想亲耳听听老师的意见。”

苏绾站起来,小二敲门送文房四宝进来,放下后安静退下。

“北境的部分官道绕太远,不适合增兵。”苏绾拿笔画了几条新的路线,仔细跟他解释为何这么安排。

陆常林认真记下。

“桥也要多修,除了储备粮食之外,这方面的银子不能省。”苏绾停笔看他,“为防患于未然,今年因他登基取消税赋,国中储粮减少,蝗灾必须控制住。”

赵珩将部分粮食卖给南诏,避免南境开战,剩下的粮食肯定不多。蝗灾必须防住,不能有任何侥幸。

陆常林伸手拿笔记下,“此事陛下有提过,我已安排人前往东蜀收购粮食补充库存,近期还会安排在北梁境内收购。”

听说南诏闹蝗灾,他也担心储粮不足。

“你们在做了便好,没别的事了我一会还得上楼见一个人。”苏绾失笑,“好好管家。”

陆常林也笑,“学生努力不负重任。”

苏绾点点头,将剩下的路线解释完,放下笔告辞上楼。

谢丞相差不多该来了。

陆常林收起地图和苏绾写的垃圾处理办法,又等了一会,赵珩姗姗来迟。

两人对视一眼,从屋里出去,从外廊进入另外一间包厢,上五楼的隔间坐下。

谢丞相还没到,苏绾要了一壶茶和文房四宝,拿了本书慵懒歪在椅子随意往下看。在现世工作后她除了资料和工具书,很少看不属于本专业的纸质书。

看了一会,有人敲门。

苏绾收起带来的话本,起身去开门。

谢丞相穿着常服独自前来,未有带随从。

“民女苏绾见过谢大人。”苏绾福身行礼,“请进。”

谢丞相略略颔首,抬脚入内。他昨日只远远看她一眼,觉得天子所见的美人容貌能在她之上,如今离得近了方知,整个北梁怕是都找不出第二个能胜过她的女子。

不说容貌,这周身的气度,也非寻常女子能比。

她已知要见的是何人,却无一丝的惶恐卑微,也无天子身上的威压,却让人不自觉的生出几分敬意。

天子的眼光不错。

各自坐下,谢丞相自袖中取出纸张和做工精巧的笔墨,含笑出声,“苏姑娘可知老夫为何要见你。”

他有自己的情报网络,除了北境方面几乎被天子掌控,南境和汴京一带的大小事,他想知道并不难。

自她与天子的流言出来,他便不打算管也不打算问,故而始终未有查过她。

昨日离开茶楼回去,他命人查了她的底细,才知她是陈皇后身边的宫女。

陈皇后如今也在汴京,还活着。

结合韩丞相和许尚书临死前告诫同党的遗言,愈发证实自己昨日的判断——天子颁布的各项惠民政策,都与她有关。

记得当初自己反对次子梨廷从军,理由是不可一家独大,容易招来帝王猜忌。

那小子却说,天子身后有高人,不会出现他担忧的情况。

想来,她便是天子身后的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