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红楼同人]薛蟠之闲话红楼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6

分卷阅读26

    的时候,瞥见皇上那种复杂的眼神。

呼郇昰叹了一口气,那么就这样吧,他安安分分地做个皇子,以后做个清闲的王爷。虽然这个妻子的家世不高,但是也算是争气的马上就能给他一个孩子。好好地让这个孩子长大,平淡的一辈子,也是不错的事情。

谁都争不过一个死人。他又何必去掺和这趟浑水。

这么说自是因为朝中最近开始变得奇怪的局面。

当今圣上已经年近六旬,最大的儿子也有四十了,就是出生便被封了的太子。其后连着过世的四皇子,还有七个儿子。最小的也有五六岁了。

只是随着成年的皇子成亲开府,并且入朝做事之后,太子的位置就越来越难了,今年因为关中张家被山贼截杀一案,更是让局面诡异了起来。这张家的贪墨案,真假还没有定,就被杀了,让负责这个案子的太子很是气愤。只是,皇上仍在,太子只是太子,要想查清里面的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况且,皇上今年来对太子的喜欢,可比不过几个小的,要说就是半步之遥,可是太子终究还是可以废的。

郇昰笑了一下,这些话只能憋死在心里,也不能露出半分。他的父皇最想封的那位已经不在了,那么剩下的,他只会找一个最合适的吧。不过,这和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还不如去读几本西洋人的书呢,有时想想以后,能出海看看也好,他还没有见过大海的样子,而这京城的四四方方的天,也就是一成不变的样子。

****

所以,今天在民间也有是鬼节的说法吗?远在金陵那一头,薛蟠却和薛父还有宋先生一起在小院子里看星星,就听着宋诠在说七夕的另一个版本。

民间有把五月五七月七当做祭拜的日子,所以这一天出生,并不是看成是什么好日子。宋诠摸着胡子,想起了一个故事。我就听过,在这一天出生的孩子,不好养活。有个大户人家生了个千金,还特意向着乡下远亲借了个名字,让那个老亲给起了个名,借寿来着,后来果然一生平安顺遂。

薛蟠倒是不知道还有这样的说法,他觉得借寿这种事情,也是缥缈的很,有种无稽之谈的意味在。先生,这可当得了真?

凡事难说的很。薛父却是不知想起了什么感叹了一句,当年你的祖父似乎也说过那样的事情。

爹,是什么事情啊,可以说说吗?薛蟠难得听见薛父说起那个让他疑惑不已的祖父,总是想要多挖到点内容。薛父看着儿子似乎闪闪发亮的眼神,觉着毕竟是小孩好奇心还是重。

这事情你听听就算了,做不得真的。薛父努力想了一下当年的事情。说是在你祖父年轻的时候,听过一个故事。

一个文人上京赶考途中遇到了山洪,被一个村子里的少年给救了。文人清醒病好之后,还是错过了那场科举考试,不过却和那个少年成为了朋友,虽然对方是个乡野村夫,倒也是有一番魏晋风流的气质。两人相交甚欢,成为了刎颈之交。文人必须回家的时候,与少年相约在江南再见。可是人世无常,后来文人回到了家,五年过去了,少年却始终没有再前来找他。待他要成亲了,派人去邀请少年时,才知道五年前少年就离开了那个村子,已经不知所踪。

本来以为这辈子也许他们永远不会再遇见了,但是一次文人带着家人会祖籍探亲的时候,遭到了山贼打劫,护卫死的死伤的伤,眼看他的孩子就要被伤到的时候,一个人骑着高头大马从树林中冲了出来,救下了他的孩子。等危险过去,文人愕然发现这个壮士,就是当初的少年。

他之所以离开是因为得了难症,去寻名医去了,可惜十多年来,没有治愈的办法,也许不久就会死了。文人心中大悲,这个救了自己,也救了自己孩子的友人加恩人,怎么就能这样去了呢。

几方打定下来,有个道士告诉他,有个法子可以一试,但是他必须付出惨烈的代价,就是以命换命。他的友人本是健康之命,却应了文人命里的劫难,现在除非文人把自己的寿命借给他,否则无力回天。

文人听后,当下没有犹豫就那么做了。后来,那个友人的病就不治而愈了。

薛蟠听了父亲的故事,觉得有点奇怪,祖父怎么会和父亲说这样的事,爹,你那时候也和我一样好奇吗?还有那个文人后来呢?

薛父摇摇头,这事是你伯父缠着你祖父说故事的时候,我顺道听的。至于那个文人的结果,并没有说。蟠儿这不过是个故事罢了。

薛蟠心里却不这么认为,故事真的是故事吗,还是一个看不清的真实。就像他装的再像一个同龄的孩子,其实有的东西真真假及早就分不清了。

☆、18、庙会遇奇人

不说薛蟠是不是认为那只是祖父听来的一个诡异的故事,话本里面的故事可能只是一个写书人编的段子,但也可能是真的。哪怕后来的人读起来觉得,与那个时代的历史如此的格格不入。比如,薛蟠生活的年代,在金陵的庙会上看到了一只会走会跑的狗。你伸手摸摸它,不舒服了它还会发出叫声,关键它是木头制作的。

七夕一过,这日子就入了重阳,薛蟠先前让当归去打听的消息,至今没有回音。就是要去找一个叫做黄履庄的人。要说世人多半知道清初有个叫做戴梓的人,他擅长于火器的制作,却少说和他同时期的另一位,那个人不是官,也没有留下书稿来,却是一个发明家。要说他发明了什么,只能根据史稿的记录窥见一斑,自行车、温度计、显微镜、机械狗等等只是其中之一,可惜他的没有存下来,而器物们也没有,二十八岁之后,他的故事就没有再说一说了。那个就是黄履庄。

薛蟠知道这一位,是因为他所做的东西远远超越了时代的思维,他的发明比西方早了整整一百年。可以说在当时的实用物理学与工程学方面,这位都是先驱者。就是被康熙称作绩学参微的数学家梅文鼎,都有赞誉过黄履庄的奇思妙想与精妙工艺。

既然是这样一位人物,会不会在这个时空也出现呢?

大爷,已经到处打听了,没有这位黄师傅的消息,小的根据您报的生出时段,没有寻得这样一位奇人。当归从苏州回来之后,就着手查这件事情,但是一年多了,连半点消息也没有。您看,说不定他搬家了,去了北边?

薛蟠摇摇头,恐怕是找不到了,不知变调的历史将这样一个人才弄到了哪里去。算了就到此为止吧。别在特意花力气去做了。和爹说一声,带着几个护卫,我们去庙会看看吧。说不定没有这个黄履庄,还有苏履庄呢。

重阳的正日子刚过,这街上还飘着淡淡菊花的香味,各种叫卖的小摊面前都有人驻足挑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