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皇兄太宠我了怎么办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59

分卷阅读159

    不成?

这民间质朴的想象,一传起来,倒是比刻意制造的谣言更加风靡。

于是许太后也不敢再装病了,立刻好了个彻底。

许太后大怒,召见许绍良,让他务必把散布流言的人抓起来。

早朝,殷衢也对京中流言纷纷表示了反感,责令锦衣卫查探,朝中大臣都被殷衢对许太后的拳拳孝心感动,夸赞不已。

次日早朝,宋吉衣冠俨然,神色肃穆,沉声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殷衢道:“宋卿说来。”

宋吉说道:“民间关于许太后流言一事,都是四处百姓自发散布,找不到源头,倒是之前京郊黑雾一事,是有人刻意为之。”

殷衢沉声道:“继续说。”

宋吉道:“有农妇击鼓鸣冤,村子里被人放火吹烟,该妇人的丈夫就死在火灾之下,那妇人说,其丈夫临死之前,从放火之人的身上拽下了玉佩。”

宋吉将玉佩呈上,又张福山递了上去。

宋吉说:“这是会昌侯府的腰牌。”

此言一出,四下皆静。

殷衢缓慢地扫过了众臣的神色,许多人都战战兢兢的低下了头,连裴昭都避开了眼睛。

只有陆桓神色难掩激动。

殷衢心中有数,薄唇微微一动,寒声道:“继续查。”

下朝后,所有王公重臣都没有了说话的心思。

像是风雨欲来前,黑压压的乌云已经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宋吉是圣上的心腹,他今日的上奏就代表了圣上的决议。

许氏作恶许久,从来都没有人管过,而如今会昌侯府放火烧人被大大咧咧地捅了出来,任谁也知道,这是圣上下定了决心。

但是大臣们对自己忽然没有了信心。

能当这个出头鸟吗?

若是许氏不能一击即溃,会遭到许氏的报复吗?

会昌侯府中,许晖和一些门人早就一同回到了山东老家,府中只有许绍良当家做主。

许绍良试图去拦住宋吉:“宋大人,这可是会昌侯府!”

宋吉拱手:“许公子,这也是为了太后娘娘的名声,一定是府中下人作恶,才连累的太后娘娘与许公子,请许公子放心,某一定彻查此事!”

许绍良拦不住锦衣卫,一声令下,许府中许多人都被请进了诏狱喝茶。

许绍良焦急不已,终于在下午宫里来人,宫里悄悄来人到了府中。

当天夜里,一封密信由许绍良发往了南边。

总督府中,胡大人收到了来自上京的密信,捋着胡须,沉默不语。

胡夫人轻轻为胡大人披上衣服,忧愁问道:“是许太后的来信?”

胡大人叹息着点了点头。

胡夫人劝道:“眼下许氏已经是穷途末路了,老爷何必还和他们一条路走到黑呢?许太后不过是将老爷作为博弈的砝码,好换回许大人回朝罢了。”

胡大人叹息:“只是,许大人对我有师徒之恩,我怎能坐视不理呢?”

胡夫人劝道:“许大人和老爷是师徒,陛下和大人却是君臣,哪有先师徒后君臣的道理?”

胡大人眼中闪现了犹疑,却依旧说道:“世人都以为我和许氏是一路人,眼下就是想要走,也走不了了。”

胡夫人怔怔。

胡大人已经披衣起身,召集下属开始布置。

***

如今的形势,像是拉满的弦,一触之下就要断裂。

在这个要命的时候,朝臣们忽然听说了一件大事。

东南倭寇肆掠,据发往上京的邸报所言,就要控制不住了。

一时间人心惶惶,有人确信,要朝廷增援,有人说胡大人养寇自重,是要积累势力,响应辽王和许氏造反。

漏夜时分,殷衢带着倦容来到了坤宁宫。

殷衢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晚上不会在乾清宫休息,而总是回到坤宁宫。

今日他回来得有些晚了,早些时候特意吩咐张福山给坤宁宫传话,让皇后不必等他。

殷衢看着寝殿漆黑着,放下了心,就要让宫人收拾好偏殿。

没有想到寝殿却点起了灯。

殷衢略顿了顿脚步,然后缓步走进殷明鸾的寝殿。

殷明鸾在从床上探出头来,眉眼惺忪,一手拨开了帘子,问道:“哥哥回来了?”

殷衢走了上去,半抱着殷明鸾,看了看她微微隆起的小腹,问道:“今日他闹了你吗?”

殷明鸾抚了抚肚子,笑得温柔:“可乖着呢。”

她抬眼看了看殷衢束手束脚不敢碰她肚子的样子,笑了,说道:“哥哥不用怕,你摸摸他。”

殷衢于是用手轻轻挨了一挨。

殷明鸾略带羞涩地说:“他今日想你了。”

殷衢眉间的愁绪也散了,轻快笑了一笑,凑在殷明鸾耳边问:“只是他吗?”

殷明鸾抿嘴微笑,偏头不语。

殷衢以为殷明鸾困了,说道:“睡吧。”

殷明鸾却摇摇头:“白天睡了好久,现在倒是不困了,”她抬头看着殷衢,问道:“哥哥,朝中还好吗?”

殷衢想到朝堂中事,不由得开始皱了眉头。

东南倭寇,北边辽王……

殷衢轻轻拍着殷明鸾的肩,动作渐渐变慢,他紧锁眉头,忽而发声道:“许太后企图借倭寇之事逼迫朕,朕却不会轻易让她如愿。”

殷明鸾隐隐约约猜到了殷衢的决定。

次日早朝,朝臣犹在为要不要征调各地卫所军队支援胡大人而吵闹不休。

殷衢已经大刀阔斧命孙将军赶去东南,负责剿灭倭寇的全部事宜,又将在山东守孝的卫陵封为镇国将军。

众人暗中猜测着,这是为了除掉胡大人的军权。

只是……

大家都有疑虑,垂垂暮年的孙将军和毛头小子卫陵,是否能够担负起殷衢交给他们的重任。

慈宁宫中,许太后有些措手不及。

孙将军负责上京防务,卫陵已经被殷衢所猜忌,原本许太后以为殷衢无人可用,届时借助剿灭倭寇一事,能让胡大人势力大增,也能让许党有更多的话语权,借机逼迫皇帝让许晖回朝。

就算许晖不能回朝,南边有胡大人,北边有辽王,殷衢一定会束手束脚,到时候,无论是起兵还是宫变,许太后都能够占领先机。

可是殷衢却要架空胡大人。

许太后犹自惊疑不定,招来侄子许绍良商议。

许绍良提议:“不如索性起事?”

许太后摇头:“辽王和胡大人心中都摇摆不定,没有魄力成大事。”

细细算来,周国已经有近百年没有起兵造反的例子,任他是辽王还是胡大人,对皇权总归有许多的敬畏的。

许太后的目光落在了许绍良身上。

许氏子孙辈一代不如一代,在这危机时候,她能够招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