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天行有常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2

分卷阅读52

    就是宣侯三年。

日期是姬宫湦定的,是早春时节,就算两国相近,邓国的送嫁队伍也要提前两到三个月出发。

对于宫中所需油脂,姬伯服也想出了解决方法。

促进国民消费,带动国家发展,就算是在花钱,也要有自己在赚钱的自觉!

反正税赋以后还是要收的,国家经济发展就是在给姬伯服赚钱嘛!

姬伯服现在做的只是粗浅的规定,他特意在开邑的中央区域开设了一个市场,按照历史进程的话,大概属于唐宋时期才有的市集。

而姬伯服的这个行动,受到了一部分人的反对。

而这,需要从城市规划来看,因为他们反对的原因是这可能威胁到姬伯服的安全。

在城市建设中,将居住地划分为宫殿区、贵族区和平民区,属于后世的创意,这个时代的城市规划还处于相对粗浅的阶段,说不定宫城的某些部分就和贵族乃至平民的主宅之处相交集,站在宫里面,就能望到外面的街道。

姬伯服想起了自己还在现代的时候,在上课的时候,某位老师闲扯扯到的内容。

话说东周的末代周王是为周赧王,赧乃羞赧之意。为什么这位的谥号是这个,就得扯到他继位之后的“雄心壮志”了。

周赧王之时,周王室陷入了极端衰颓的境地,“世为卿士”的周公分裂为了东周公和西周公,分割了宗周最后的土地,作为天下共主的周王只能住在周公的封邑之中。

周赧王搬入西周公的地盘,许下了一堆承诺,借了“西周”中诸多大商人的钱财,而后组建了一支人数极少的军队去“讨伐”秦国,最后当然是被打成狗了。

那些大商人可不管周军最后的失败,也不要周王许诺的好处了,只要他把组军的钱还回去就行。

然而王室穷啊,穷得连饭都吃不起了,怎么可能还有余钱还债嘛!

大商人于是堵在王宫门口要债,周赧王只能躲在宫城的最深处——因为只有那里才听不到讨债的声音——无颜见人,几十年都没出过宫,这也是他赧王之谥的由来。

为什么讨债的大商人会把周王逼到宫城的最深处呢?

很简单,宫城的其他部分和外界是相通的,只有最紧要的重地才是有卫士严密守卫的。

一直到战国晚期,宫城的设定都是这样的不严密,就能知道,这个时期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了。

在城市的中央设置集市,虽然促进了经济发展,对于在城市的两边居住的人来说,在城中区域设置集市也确实方便了他们,但是对于姬伯服而言,城市的中央区域有宫城的很大一部分,这就代表着护卫姬伯服的难度上升了,若是有心怀不轨之人潜入宫城内,妄图刺杀姬伯服,该当如何?

姬伯服:你们怎么可以把人心想象得这么阴暗呢?

这不是姬伯服在乱说,而是他的心里话,这个时代人民乃至于贵族卿大夫的淳朴,还让他深深反思过自己是不是被后世的宫斗剧荼毒得太深了。

讲道理,要是在他的美人娘刚入宫或者生孩子的时候,姜后让她来个“意外身亡”、“一尸两命”之类的,不就没有后面那么多事了吗?

而到了后世,在、等史书中,描写到刺客,总是一副有品格的高士的形象,就算是被人雇佣刺杀陌生的权贵,前提也得是这人对他有恩,或者那个权贵恶名昭彰。

典型代表就是刺杀吴王僚的专诸——要不是当时的公子光、后来的吴王阖闾刻意笼络他,各种施恩,他还不愿意出手呢!

而中记载晋灵公派刺客去杀当时的相国赵盾,刺客竟因感动于赵盾的勤奋而自杀!

虽然这个故事不太可信,但是作者既然敢把这个深明大义的刺客形象写出来,可见当时在人民心中,还是有这种形象基础的。

就算这个故事是赵盾给自己脸上贴金,但是他那么个身份的人,总不会随便编一个一眼就会让人揭穿的假话吧?必然是能让人相信的啊!

作为一个如今还算“广有贤名”的人,姬伯服对自己的安全很有信心,对自己的人民也很有信心。

他可是要带领宣国人民奔向未来的美好生活的一代明君啊,谁会这么想不开来刺杀他嘛!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刺客感动于赵盾的勤奋而自杀的记载,我记得是在左传里,我们当时在学这个专题,古汉语老师当时说了一句话,作者是开了天眼吗,把情节写得这么详细。我们纷纷深以为然。

讲道理,这种把史书的细节部分当半个原创文学【bu】的风气是谁兴起的啊喂!当然了,一直到唐朝以前,修史书其实都还是个人行为,史官家族记录的是皇帝的言行、当朝之事,虽然写史书的人身份是官员,但是和朝廷命令修史还是不一样的。

周朝的故事是为了改变姬伯服命运,其实到这里已经完成了,姬伯服的规划不会在他这一代就完成的,再写两章交代一下各种后续,一章后世,然后就要开秦国卷啦2333

嬴异人同学,作为祖龙陛下的爹,我一定会让你好好当个儿控的!

异人:说好的我是主角呢?

第36章迁都

宣侯三年春,宣侯姬伯服娶邓君之女。

成婚之后,姬伯服就是个大人了——虽然宣国的国土在宗周南陲,但是去往王都镐京要跨过宗周大半的国土,所以姬伯服名义上需要每年一朝,实际cao作起来,也可以换成是三年一朝。

为了多见儿子几面,姬宫湦居然想到了要迁都。

其实迁都也是有好处的,毕竟在没有诸侯兵力的帮助下,衰退的宗周指不定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戎族攻入王都之中。

戎族可不知道什么叫做道义礼法,历史上幽王与诸多朝臣身死,镐京与丰京被洗劫一空就是很好的证明。

除了丰、镐二京之外,大周另有一个都城,是为成周,也叫洛邑,这块地方后世名之为洛阳。

武王之时曾经短暂地以此为都,但是之后又迁回了镐京。

成周离宣国就近得多了,不仅离宣国近,离晋、卫等诸侯国也近。

因为分封诸侯数的增加,以及历代诸侯孜孜不倦地外扩,宗周的地理位置现在并不能被称为“中国”,反而显得有些偏远了。

后世受封西周原本的土地的秦国,被其他诸侯国鄙夷为蛮夷,即使到战国时代,跻身战国七雄之一,还是被关中诸侯们鄙夷着,只因为秦国是少数几个没有地处“中原”的诸侯国。

在宗周时代担负着抗击西戎的重任的秦国,他们的领土范围虽然扩张了,但是拿着地图对比一下就能发现,他们的领土是和西周的宗周重地重合率最高的。

西周时代的宗周的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