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天行有常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13

分卷阅读113

    。

刘辩挑选了董卓的“前任”,在董卓升为并州牧之前担任并州刺史、如今是武猛都尉的丁原,让他注意戒备董卓,同时钦点了吕布,命其领军。

吕布是丁原的义子,丁原命吕布为主簿,相当的看重他。

吕布是个武将苗子,或许会有人说,丁原让他担任文官是刻意打压他,但是许多人都认为这才是丁原看重吕布的表现。

主簿坐镇中军,在前线奋勇杀敌,只能是将才,通过担任主簿一职,了解中军调度、各将能力,可以被培养成帅才。

只可惜,吕布不爱思考,爱奋勇杀敌,可以说,他是个纯粹的武将苗子,丁原一直把他按在文官的职务上,在吕布看来,这很耽误他的前途和才华。

刘辩下旨的时候,居然专门提到了吕布,可以说,这是他对吕布看重的证明。

就连丁原,都与吕布明言,若是董卓有异动,而吕布能够在此战中立功的话,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刘辩下的是暗旨,没有直接发明文指示,但是等到董卓作乱以后,那就会成为明旨。

吕布都有些期待董卓抗旨不尊,好让他向天子表明自己的耿耿忠心了!

刘焉等人从州牧重新降为刺史,也在等着观望,并州牧董卓和天子到底谁会赢,若是董卓赢了,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若是天子赢了,那他们就得好好地为大汉江山的永固奋斗了。

于是在万众期盼中,董卓不负众望地……起兵了。

作者有话要说:  董卓:说好的我的人设是大魔王,人人都怕呢?导演,剧本不对啊!

阿辩:剧本没问题啊,你是一个炮灰,作为朕的垫脚石来为朕奠定天子的权威,没问题啊!

董卓:导演,我抗议,这一届的皇帝他不按剧本走!

阿辩:唉,这个董卓不行啊,一点都不敬业。反正都是领便当,结果一样,你还唧唧歪歪什么嘛!

董卓:怪我咯?

第77章璀璨

董卓起兵,基本上知道的人都已经提前预料到了,所以朝廷的准备工作做得很好。

就算董卓打出了所谓“除昏君,立正统”,要废掉刘辩,立渤海王刘协的口号——关于这一点,官方说法是因为董卓认为太皇太后董氏和他一个姓,两个人是一边的,那由董氏抚养长大的渤海王刘协自然也是他的“自己人”——朝廷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

但是有一个问题,董卓是并州牧,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好歹掌握了这个地方,更别提他的大本营凉州了,所以说,董卓虽然被逼着起兵了,但是战斗力非常可观。

天子刘辩,他发了一道明旨,痛斥董卓狼子野心,并宣告天下,凡有志参与者,皆可加入抗董的官军之中,然后依靠军功加官进爵。

其实呢,大家都认为现任天子的文学水平是值得怀疑的。

谁让先帝好歹还有个好作赋的爱好,也确实写了几篇作品出来,现任天子当年读书的时候颇有混日子的架势来着。

当然了,文学创作水平和文学鉴赏水平是两码事,天子对于文章的品鉴能力还是很得大家认可的,而且天子时不时就有连珠妙语出现,创作水平,不说也罢。

但是现在,大家明晃晃地被打脸了,由天子亲自主笔的讨董逆旨简直可以说是文采飞扬啊!

刘辩:感谢大家的厚爱。

其实呢,刘辩依靠他对后世历史的了解,特意将骆宾王的讨武氏檄拿来化用了,最后一段基本上就没怎么动。

让则天皇帝都慨叹的“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简直不能更好用。

讨武氏檄的基本写作套路就是第一段历数讨伐对象的黑历史,不管有的没的总要说几句,再借用几段相似的历史典故,第二段说明自己起兵的正义性,比如根正苗红啊、忠君爱国之类的,最后一段号召大家一起保卫祖国【并不】、讨伐逆贼,然后再说明一下成功了以后会有什么好处。

刘辩是皇帝,他下令讨伐董卓本来就有无可置喙的正义性,第二段就转换成了强调老刘家皇位的正义性,刘辩这个天子继位的众望所归,最后一段,天子明言说要给讨董立功的人加官进爵,那就不只是说说而已啦!

面对一群蜂拥而至的官军以及主动参军的义士的时候,董卓的内心一片荒凉。

董卓:我到底是做了什么孽啊!

刘辩却是饶有兴致,甚至在三个月后,兴致勃勃地宣布自己要御驾亲征。

这下朝堂诸公也要跟着吐血了。

其实呢,刘辩只是想去参观一下三国时代一众著名武将罢了。

三国时代的著名文臣现在大多还嫩着,少数的几个也都在刘辩的碗里了,但是那些武将他都还没有见过啊,上辈子见过和这辈子想要收入囊中又不是一回事,于是乎,天子就这么御驾亲征了。

如果不是时间地点都不对,那个场面,就有些十八路诸侯讨董的意思了。

值得一提的是,天子他要亲征,群臣搬出皇太后来也没能劝阻成功,于是,一大群大臣就跟着天子一起,呼啦啦地往并州那边跑了。

天子还特别体恤他们地叹了口气,表示爱卿们,你们想要和朕一起来个说走就走的旅行就直说嘛,朕也没说亲征就不带上你们啊,你们不要闹别扭嘛。

群臣纷纷把嘴里要吐出来的血又咽回去了,就是有些憋得内伤。

到了地方,只见人山人海【?】,龙旗飞扬,除了刘辩早先派出京去作战的袁绍、曹cao,受他托付重任的丁原、吕布以外,刘辩还见到了不少熟人,其中最出彩的,是刘关张兄弟三人组。

刘备呢,一直以中山靖王之后自居,献帝认其为皇叔那是三国演义里的说法,他真实的身世一直不太清楚,所以有人认为刘备只是假借刘氏之名。

至于为什么说刘备是“冒充”宗室,那是因为,中山靖王刘胜是个大种马,子女数量极其庞大,光是儿子就有一百二十多个,就连刘胜自己都弄不清楚自己的每个儿子叫什么。

因此,凡是想要冒用老刘家子孙这个身份的,一般都会自称中山靖王之后,至于是哪一支,那真的是查都查不清。

凡是冒充老刘家子孙的,总爱扯一句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那同样说过这样的话的刘备,被怀疑是冒充的也是有道理的了。

而且,就算刘备是中山靖王的后人,那他也不能和东汉皇室论亲。

事情呢,要从光武帝刘秀开始说起。

刘秀是长沙定王刘发的五世孙,而长沙定王刘发与汉武帝、中山靖汪刘胜一样,都是汉景帝的儿子。

从亲属关系来论,东汉皇室和西汉皇室的关系已经很远了,所以对于西汉那数量庞大的诸侯王,刘秀表示,不